江苏南京市栖霞区一家科技企业的招聘广告近日成为网络热点,引起公众广泛讨论。该公司发布外贸助理职位的要求中,罕见地提出“老家来自农村”和“性格偏内向”的特殊条件。此外,该公司工作人员还透露了背后的用人哲学:外贸工作繁重,对精力和韧性的要求很高,根据他们的经验,许多城市出身的年轻人在工作面前显得较为娇气。
企业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们倾向于录用农村背景的员工,因为这类求职者往往更能吃苦耐劳。根据负责人的解释,农村背景的人更习惯于艰苦环境,而城市的年轻人在他们看来往往缺少这种耐力。同时,该公司强调,科研工作需要职员细心谨慎,故他们不太偏好性格外向的求职者,而更看重能够静心学习、持续进步的员工。
不过,这份带有明显地域和性格筛选的招聘广告引发了网友的质疑。有声音指出这样的招聘条件可能会引发歧视,怀疑公司是不是在寻找“好欺负”的员工。而部分网友则认为,现代农村已不同以往,并且在经济条件上有许多超越二线城市的地方,全然不应按传统印象刻板划分。
这不是个别案例,在近年来的招聘市场上,此类“别出心裁”的招聘条件层出不穷。《工人日报》发现一些公司将星座、血型、头发密度等个人特征作为筛选条件。例如,有企业返回处女座或天蝎座的应聘者,声称某些星座更适合艺术工作;有毛发专科医院在招聘前台要求应聘者“头发浓密”;还有公司仅招聘A型血的会计人员,理由是认为A型血的人更细心。
诸如此类要求有的看似荒谬,有的则透露出一定程度的就业歧视。专业人士指出,这些雇主提出的“奇葩”要求,反映出用人单位畸形的用人观念。正确的招聘理念应该基于职位的实际需要,注重求职者的能力和技能,而非完全基于个人的外貌或背景。
面对此类情况,专业人士还提醒,招聘是企业对外的窗口,展现企业形象的重要场合。用人单位应该真诚、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求职者,只有这样,企业和求职者之间才能真正实现彼此的“双向选择”。在多元化、平等的就业环境下,维护和促进公平的招聘原则,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