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时光医生”让千年古董重放异彩


现代快报讯(记者顾潇)在历史的深厚沉积中,漆器曾是古代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其中蕴含的工艺美学及文化价值久被世人传颂。然而,数百年的历史岁月使得曾经的奢华之物变得如同脆弱的豆腐。扬州的文化遗产保护者们秉承着“妙手回春”的信念,历经十年努力,成功对2000余件竹木漆器文物进行了修复,让这些曾经被岁月掩埋的珍宝重放异彩。

扬州博物馆即将于12月8日举办一场重量级展览,珍稀的汉代漆器成为展览中的明星,包括一组百件套的竹木漆器,它们的价值不只是在于精湛的工艺,更在于它们提供的研究信息。南京博物院考古所副所长李则斌对记者透露,展品中的汉代折叠漆几的形制在国内非常罕见,展示出中国古代工匠的非凡创意。

展品的秘密并不仅限于它的外观。这件漆几的机能性设计颇具新意,它的“L”形造型在折叠状态下便于携带,打开则形成顺滑的凹面,极具实用性。正是这些经验丰富的专家们,通过对这些文物的深度研究和修复,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文明的生活面貌。

扬州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子尧深知这些漆器背后的文化重量。他指出,扬州的汉代漆器不仅汇聚了江南地区的温婉细腻之美,更是承载着战国楚文化的华丽与厚重,两者相映成趣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扬州卓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出土文物,使其成为木漆器研究和展示的宝地。

覆盖600多平方米的半地下工作站,便是扬州努力保护古代木漆器的战地医院。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维持着特定的湿度与温度,保护着修复中的漆器。修复工作是一项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涉及清洗、脱水加固、整形、封护等一系列专业流程。王子尧解释道,脱水加固是漆器修复的首要步骤,因为文物经历了长时间的水浸无疑变得极为脆弱。而完成这一修复步骤至少需要2到3年的时间。

随后的彩绘工作更讲究技艺,考验着修复工艺人的眼力和耐心。据彩绘负责人杨晖介绍,每次调制颜色他们都需尝试多次,以求色彩与古代原作的高度吻合。此外,漆器修复师还不得不面对生漆引起的过敏问题,这种对工作的敬业和对传统文化的热忱让人敬佩。

正是得益于这群文物工作者们一如既往的努力和专业,我们才有幸再度欣赏到这些曾深藏地下千年的漆器文物。扬州的文物修复不仅让失落的宝物浮出水面,更为漆器保护事业擘画出新的篇章。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