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动力明显不足的背景下,如何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成为了许多经济学者和决策者关注的焦点问题。2023年,第九届欧洲论坛在布鲁塞尔和上海举行了双会场连线,会议围绕中国经济最新趋势展开深入讨论。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盟中国贸易协会和欧盟中国商会联合主办,多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了中国经济复苏的途径和策略。
在论坛期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进行了专访,她表示尽管国内经济恢复存在一定挑战,但中国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未来中国的研发和创新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她进一步指出,中国拥有优良的商业环境、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及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将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乏力,汪泓强调中国需重点关注市场主体活力、居民消费信心、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形势等核心问题。她提出了五个着力点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
首先,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伴随中国经济全面步入常态化运行,新增的个体工商户数量及市场主体数量均有所增长。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汪泓建议持续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
其次,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恢复居民消费信心。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财政激励、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收入渠道,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第三,通过宏观调控政策优化房地产市场。依据房地产市场新特性,综合施策稳定房价,满足民众的住房需求,并防范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第四,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改善就业状况。在经济恢复与稳定就业的过程中,就业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仍需保持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恢复。
最后,持续增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根据市场需求,落实一系列政策以提振企业信心,并根据形势及时调整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
汪泓坚信,随着一系列激励和支持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将能够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挑战,并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见效,市场信心预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展现出向好的强劲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