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标杆建筑二次流拍 深港国际中心何去何从?


在近日的房地产市场上,世茂集团旗下曾备受瞩目的深港国际中心项目,再次经历拍卖失败的命运。这一曾宣称打造为“中国第一高楼”的大型开发项目,11月16日的二次拍卖中以104.35亿元的起拍价面市,较7月份的首次拍卖降价26亿元,但最终由于没有买家出手,令人唏嘘不已。

拍卖未果的深港国际中心项目,由深圳市世茂新里程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开发。项目获批于2017年底,拥有总用地面积达32.19万平方米,地价款更是高达239.43亿元。如今被挂牌拍卖的12宗土地,总面积约24.36万平方米,包含商业、公共管理及服务、广场等多种用途。有评估报告显示,部分地块已开始建设,如有的建设面积达19.26万平方米的商业办公综合楼,以及一处已建成的5890平方米营销中心。剩余部分地块原规划建设商业办公、国际学校、幼儿园等。

曾经,深港国际中心的蓝图宏伟,计划建成深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创业中心与演艺中心等大型综合体。然而,重资金的压力下,世茂股份不得不引入新股东,上海隆汀企业管理中心入股48亿元,持股30%,而世茂股份维持51%的股权。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中有10块土地设立了抵押权利,与中信信托有关,相关信托计划在2020年成立时旨在募集87亿元,但资金兑付存在困难,导致项目暂停工程。

在2022年底前,项目已完成的工程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原定计容建筑面积高达128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额达504亿元。受资金链困扰,世茂股份先后被申请执行数次,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国有企业的引入计划,和尝试自主售出资产,均告败。

项目的首次拍卖发生在今年6月,起拍价约130.44亿元,但最终无人问津。市场分析认为,巨大的体量、难以变现的商办资产,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的竞争力不足,是流拍的主要原因。尽管项目不算位于偏远地区,在龙岗区算是位居中心位置,但与市中心相比,距离偏远,房价下调明显,不属于热门区域。

眼下,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对此类高风险项目亦步亦趋。深圳本次象征城市发展新高度的深港国际中心项目,未来的命运充满变数,市场将继续关注其后续进展。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