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足协提出的放开外援政策的讨论愈演愈烈。媒体人赵震在这场讨论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关于是否应该增加外援以提升中国球员水平的讨论,其实走入了一个误区。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职业联赛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服务国家队、提高国家队的水平,这种长期存在的认知实际上违背了职业联赛的商业属性。
赵震强调,作为职业联赛,其核心目的应是提升联赛水平及比赛质量,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这也是职业联赛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一点解释了为何许多成功运营的职业联赛都是独立于本国足协的,因为职业联盟与足协的定位不同:足协关注的是本国足球总体水平,而职业联盟更注重联赛的持续发展。
客观而言,目前中国国内联赛的水平相对较低,特别在比赛对抗的节奏及攻防转换方面,中超的很多比赛水准不高,以至于观赛球迷觉得乏味。为了短期内改善这种局面,放开外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赵震也提出,这种放开不应是无条件、无节制的,而是需要分阶段、按计划地进行。可以先针对顶级联赛引入更多外援,并逐渐放开次级联赛的外援名额限制。
此外,他建议在放开外援的同时设定上限,比如提升外援整体工资帽,然而必要时应设立相关细则,与本地球员工资帽分开。这将促使国内球员在竞争环境下提升水平,不达标者可以选择降低级别的联赛,这样反而能全面提高各个联赛的整体水准。
许多人担心,外援的放开会影响本土球员的上场机会和整体实力。然而事实证明,联赛水平的提升会在长远起到积极作用,吸引更多潜在的本国年轻球员加入足球运动当中。纵观英超开放外援多年的情况来看,英格兰本土足球的参与度并未因此降低。在未来,随着联赛竞争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将会自发投入到足球运动中,推动整体足球水平的上升。总之,联赛水平的进步将吸引更多观众,带来更大的商业机会和资金,这些都对青训计划形成良好反馈。
赵震也指出,外援政策的开放并非旨在鼓励归化球员,即便能够短期解决国家队球员不足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通过提高联赛水平来推动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职业联赛应保持独立性,以不断提高的竞技水准吸引观众,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带动国家足球整体实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