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是给我的朋友朱小龙说几句话的。
朱小龙是一个好人,在《南方日报》当记者多年,兢兢业业,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他会用这种方式成为“热点”。
最近,朱小龙在一次网络直播中发表了几句失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批评。他原话是:“比如说在奥运村里面疯疯癫癫的给人家德国的运动员展示金牌什么的”,“你以后你不可能跳一辈子水,你不跳水以后像一个白痴一样能行吗”。前一句意思是不够得体,后一句是假设而非批评、核心意思是还要学习。这些话在当时的背景下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首先,朱小龙确实用词不当。“白痴”、“疯疯癫癫”这些词在直播中出现是非常不得体的,说过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被批评是难以避免的。视频表达和文字表达有很大的不同,文字可以通过阐释修正,但视频不会给你这个机会,无法即时解释原意。
其次,朱小龙的言辞确有“爹味”嫌疑。朱小龙今年40岁,而全红婵今年只有17岁,从年龄上看,朱小龙确实是“长辈”。他表达的意思是全红婵应当重视文化学习,你作为一名记者,对这件事操心显得有些多余。你或许觉得是在给全红婵未来的人生道路提供建议,但这种忠言逆耳的语气未免有些自以为是。
第三,朱小龙忽略了天才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之间的差异。全红婵是天才级别的运动员,17岁的她已经在两届奥运会中夺得三枚金牌,未来的可能性无限。相比“文化”的问题,这样的运动员需要的不只是一句简短的建议。
这次事件的结果是朱小龙在网络直播中因为用词不当和表达不妥而遭遇了网暴,甚至被单位处罚。昨晚,我和小龙进行了交流,他让我不要写这件事情,我已经答应了,但看到社交媒体上的各种反应,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我认为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一般热点事件的范畴。
有人在故意断章取义,趁机围猎。作为同行,很多人囿于纪律无法发声,我是个自由人,那我只能尽自己微薄之力来说几句话:
朱小龙的错误表达是可以批评,其所在的南方报业集团也声明这是“错误言论”,但大量自媒体公号丧失事实底线,脱离语境、断章取义,借机围猎,是不是比事件本身更恶劣?
没错,我只针对那些趁机围猎的人,朱小龙不值得你们这样大动干戈。他不是什么大猎物,尽管他是《南方日报》的记者,但在舆论场,他只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虾米。他已经为此举手投降,你们还要联手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吗?
好了,我说完了,你们现在可以骂我了。我脸皮厚,又没有单位,真的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