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徐峥执导的《我不是药神》之后,我一度以为,他再也无法拍出如此有冲击力的电影。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逆行人生》来了。这部作品延续了与《药神》相似的现实主义风格,以一腔孤勇和奋臂疾呼的精神,揭示了现代生活中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所经历的苦与韧、围剿与突围、罅隙与光明。这部电影通过细腻的叙事和逼真的细节,描绘了一个悲欣交集的故事,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
朋友问我,这部电影好看吗?我的回答是:“用好看来形容它,未免太轻浮。它是一种担当。”在当今的环境下,说一句真话并不容易。只有真正倔强的人,才会执着于讲出那些难以启齿的真话;只有那些不怕犯傻的人,才会放弃颂歌与诗篇,深入生活的底层,用一根针去挖一口井,寻找光明的出口。
电影的主角是一个人到中年的男人——高志垒。他的生活堪称“手握王炸”,是同济大学的高材生,在一线城市工作,拥有一个体贴的妻子和聪明的女儿,父母也在身边,生活看似完美。然而,从中产到倾颓之间,只隔着一个普通的早晨。在这个早晨,高志垒照常打胰岛素,听着妻子的唠叨,赶往公司,接着照常替下属背锅。但一切因为一则裁员通知而脱轨,他被公司裁员了。
这次裁员的原因是他自己早前写下的算法程序计算出的结果。高志垒为此砸碎了玻璃隔板,打破了自己的体面和秩序,这边是领导的压力,那边是同事的冷眼,无处可逃。他陷入了生活的绝境,为了养家糊口,只好继续寻找工作,但投下的1000多份简历,几乎都没有回音。最终,他甚至尝试成为一名外卖员。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高志垒个人的困境,更揭示了算法、失业危机和中年困窘。在算法的世界里,人人都是被数据驱逐的蝼蚁。外卖员们像是被城市吞噬的牺牲品,在生死边缘挣扎。电影中描绘的每一个失意者,他们的奋斗、挣扎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这些问题十分敏感,甚至不敢被公开讨论。导演徐峥却以罕见的勇气将其展现给万千观众。
电影《逆行人生》以其震撼人心的力度揭开了现实的伤疤。当高志垒面对生活的绝境时,他没有选择屈服,而是成为了一名外卖员,不断在城市中奔波。虽然他以为大厂精英送外卖是降维打击,但在算法的无情世界里,他发现人人平等,都是被数据驱逐的微不足道的个体。
影片进一步揭示了这些主题,包括外卖员的困境、交通事故、生活的压迫等等。有些外卖员甚至在奔波过程中失去了肢体,但依然不能改变生活的困境。导演用镜头深刻揭示了这些无名者的生活,让观众感受到现实的残酷。
虽然电影显示的是一个个体的故事,却以其无尽的勇气象征了许多人共同的命运。导演徐峥不仅看到了这些问题,更尝试在其中指引出一种可能,仿佛西西弗斯在推巨石上山的路上,找到了抗争中的幸福。影片不仅揭示了苦难,还表现了在苦难中人的坚韧与希望。
电影结尾,高志垒成了外卖平台的“单王”,在那一刻,尽管生活依然困苦,但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面对现实的沉重压力,这部电影用一种闪光的力量告诉观众,只要不屈不挠地前行,就能找到希望和幸福。虽然质疑声不断,但这部电影无疑在现实与虚构之间,找到了那个闪光的点,成为一部值得铭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