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4年6月21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埃里克·史密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一番惊人言论,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和讨论。
美国长期以来在太平洋区域特别是中国邻近地区,部署了众多军事基地,声称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盟友”的安全。而中国若针对美国这些军事基地采取任何防御行动,则被指责为“侵略”。如此明显双重标准的说辞,让人不得不佩服美国在国际舆论战中的技巧,且对中国来说,这或许是一门值得学习的“睁眼说瞎话”的高超技艺。
不过,对于中国而言,与其纠结于美方的言辞,不如聚焦于现实中的军事战略需要。当前,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对峙日益加剧,在这种紧张局势下,打击并改变第一岛链和关岛的局面几乎是中国未来不得不采取的一步关键行动。
仔细分析,无论是台湾问题还是日韩问题,其背后都存在一个共通的因素,那就是美国的介入。不解决美国问题,第一岛链极有可能陷入一个类似俄乌冲突的循环,在这种循环中,中国和美国将通过第一岛链不断进行力量拉锯,消耗大量资源和精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可以对美国在第一岛链上的军事设施进行有效打击。美国要想在这一岛链上保持强大的防御实力,就必须投入大量防空系统,以应对中国火箭军的威胁。尤其是中国火箭军装备的大量东风-17型高超音速导弹,目前人类现有的防空系统技术几乎无法拦截这些导弹的攻击。即使美国在第一岛链上部署了密集的防空系统,也难以抵挡一轮东风-17型导弹的打击。
如果美国将全部空军力量集中于第一岛链,在理论上倒是能与中国空军有一战之力。但现实是,当中国军事力量对第一岛链形成有效威胁时,美国将不得不权衡其实际可行性和付出的代价。
因此,对于中美两国而言,如何通过理性和战略性的互动,避免超大型军事冲突,确保地区和全球稳定,这将是未来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舆论和外交战术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双方在军事领域中的实际开发与运用,以及如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深层次的地区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