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IP改编助推影视热潮 专家共议行业未来


今年上半年,网络文学IP改编的影视剧集不断涌现,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凤行》《庆余年第二季》和《墨雨云间》等作品接连走红,使IP改编成为影视行业的热门话题。这一趋势在7月14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的阅文分享沙龙中得到了广泛讨论。与会嘉宾、学者以及网络文学和影视行业人士共同探讨了网络文学向影视转化的路径、趋势和建议,期望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网络文学产业在2023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了383亿元。通过全版权运营,推动了IP产业链的全方位发展,其中影视作为IP价值的放大器,表现尤为抢眼。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在沙龙中指出,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影视成为人们日常文化消遣的主要形式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影视作品的质量,应加强供给侧改革,以优质的文学IP来深度赋能影视制作,实现文学和影视的互相赋能和高质量发展。他强调,通过影视改编可以传播和扩大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从而推动中华文学走向世界舞台。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认为,网络文学已成为新时代的文化新质生产力。他建议,网文行业需要塑造一个更大的文影融合生态圈,推出若干计划,强化网络文学IP与青年导演和影视机构的合作,深化网络文学IP影视化的研究、评价和人才培训,进而促进文影产业的共同繁荣。

当前,网络文学及其改编的影视作品正在融入更多的民族特色,讲述中华儿女的故事。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总编辑王铁志表示,在融入民族题材时,讲述要既表达共性又反映特性,尊重和包容文化差异,追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同时,他强调,要注重展现文化的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借此引导各民族共同创造现代文明。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电影与科技专委会主任孙丽艳指出,科幻电影作为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被提升到战略高度。她认为,科幻创作需要在娱乐性和科学性之间找到平衡,同时要满足观众的期望,克服制作成本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等挑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则从影视制作的角度提出,网文作品欲实现成功的影视化,需要遵循“两个忠实、两个建构”的原则,即忠实于原著、忠实于影视剧的制作方式和呈现方式,以此最大化开拓观众群体;同时,需建构与原著粉丝更深的情感关系和与新观众群体更广泛的黏性,建立起一种审美共同体。

此次大会不仅提供了学术的交流平台,也为网络文学IP向影视改编的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和指导,助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的网络文学和影视产业将继续协力前行,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向前发展。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