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的文化记忆中,《繁花》和《漫长的季节》通过一首名曲《再回首》将观众带回那个时代,但两者对1990年代的回忆却各有千秋。《繁花》的背景设定在1993年,这是一段充满不可预知变革的大浪淘沙时期,上海的种种元素如光明冰砖、袖套、广播体操、黄鱼面、排骨年糕等符号与镜头交织,形成了一幅并不完全写实的集体回忆。因此,《繁花》抓住了动荡前的情绪、场面以及人际关系。
相比之下,《漫长的季节》则聚焦于90年代的痛楚投射至2010年代。更个体化,也更沉重。这两部作品都蕴含有港风元素。《繁花》中的港风回忆,基本上是通过复古港曲大混剪来呈现的:王家卫从上海到香港时年纪尚小,不会讲粤语,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电影。因此,他的城市影像成了另一个时空,既非记忆中的上海,也非真实的香港。王家卫的城市不那么亮堂,更喜欢在狭窄空间中借助前景、镜子、玻璃和灯光来创造出迷幻的感觉。剧中,雪芝向往香港,离开了上海与阿宝相约黄河路,而新来的名厨则是香港人。在这里,港曲代表了一个对外开放、物质生活提升的时代特征。
《漫长的季节》则通过录像厅、古惑仔海报、火车、K房里的歌以及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重现了90年代的氛围和当时人们对香港电影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彼时的种种伤害。互动中的万恶之源,包括变态大爷沈栋梁、混蛋厂长宋玉坤和港商代表卢文仲,他们欺男霸女,吞噬财富,精神与物质上凌虐无数普通人。剧中的悲剧大多源自财势勾结,宋玉坤和卢文仲如此,沈栋梁的不当权力行使也是。而出卖朋友的殷红则是港商卢文仲的牺牲品之一。
《繁花》的最活泼动人之处在于它的群像刻画,宝总作为连接众人的线索,串联起爷叔、范总、小宁波、玲子、陶陶、雪芝、强总和李李们,每个人都有精彩的戏份,尤其是胡歌与辛芷蕾在黄河路的对手戏动人心弦。而《漫长的季节》里的王响则不同,他是一个被命运剥夺掉一切后放逐的人,其正义感驱使他和队友们一路追查真相,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这两部作品通过不同的叙事结构表现了各自的主题。《繁花》的宝总如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串联起十二金钗,而《漫长的季节》的王响则近似《水浒传》中的林冲,一个被剥夺掉一切却执着追求正义的角色。范伟饰演的王响表现得沉痛内敛,像冰下的火焰,承载了剧集的脊梁。
两部剧中的《再回首》各有意味。《繁花》中的《再回首》是对那个时代感情的怀念,而《漫长的季节》中的《再回首》则像对伤痕的抚慰,提示人们即使伤痕未愈也要向前看。这种追忆与慰藉的双重意象,让观众在怀旧中反思。最终,两部作品在描绘90年代风云变幻与个体经历的复杂性上,各持特色,共同勾勒出那段激情与动荡并存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