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持刀伤人事件激起激烈讨论,公众反应令人震惊


6月24日下午,苏州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持刀伤人案件,犯罪嫌疑人周某某手持利刃,刺伤了一对日本母子以及试图阻止行凶的一名中国人。此事件发生在公众场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起案件与此前6月10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发生的持刀袭击事件有些相似。当时,犯罪嫌疑人崔某某在吉林市船营区北山公园走路时与一名外籍人士发生碰撞,随后持刀刺伤了该外籍人士及其三名同伴,以及一名试图阻止他行凶的中国游客。两个案件不约而同地发生在公众场合,都涉及持刀行为,还有外国人士被袭击的相似点。最让人警惕的是,这两起案件的网上舆论反响竟如出一辙。

特别是苏州这起案件,由于涉及到“世仇”日本,公众的讨论显得更加激烈。一提到日本,总有人立刻变得无比亢奋,在网络上高喊“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这些极端的言论令人不寒而栗,有人甚至表示“给凶手发锦旗!”、“杀光国内日本人!血债血偿!”还有的人把凶手称为“英雄”,问“是哪位英雄干的?”

社会的魔幻性在此显露无遗。一个手持利刃伤人的犯罪行为,竟然能引起部分人群的欢呼和支持。面对这样的局面,有关部门不得不频频出来释疑,强调这只是一起偶发性事件,旨在防止社会舆论的过度解读。然而,那些平时高喊爱国的人,却在关键时刻制造混乱,似乎不将此事描绘成针对日本人的专门攻击不罢休。

鲁迅先生曾说:“强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弱者愤怒,抽刃向更弱者。”在这起事件中,没有什么“中国人”或“日本人”之分,只有手持凶器的罪犯和手无寸铁的普通人。无论凶手攻击的是哪国人,都不应因此而区分其正义与否,也不该因受害者的国籍而质疑其遭受的痛苦是否活该。

为犯罪行为辩护,为暴力行径喝彩,是一种极度危险的社会倾向,终有一天,这种回旋镖会回到我们的身上,一个社会鼓励无端行凶,必然意味着每个人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到那个时候,外国人可以不来,甚至惹不起躲得起,但我们自己呢?我们又能躲到哪里去?

此类事件的真相若被歪曲,即使是以“爱国”的名义,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秩序的重大伤害。暴力的种子一旦被撒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尽管案件是偶发的,但对其在网络上被鼓吹和支持的现象,我们应保持警惕。社会的稳定与安全需要每个人的理智与冷静,而不是盲目的情绪宣泄。我们应当以更成熟和理性的态度对待类似事件,防止社会秩序的进一步恶化。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