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影视“双标”评价的背后玄机


对中外影视作品进行“双标”评价,似乎早就是普遍现象。例如,同样是主角开挂般一个人干掉一个师的情节,《第一滴血》因为其经典地位而广受赞誉,而《战狼2》却被不少人吐槽“自嗨”。再比如,同样是二战题材,正义的小队深入敌巢以一当十暴虐对手,国内称之为“抗日神剧”,而盖·里奇这么拍却广受好评。

其实,对于这种“双标”现象,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其背后的原因。这部由英国导演盖·里奇执导的新片《盟军敢死队》(原名《The Ministry of Ungentlemanly Warfar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盟军敢死队》的翻译存在一定争议,但《盟军敢死队》这一中文译名还是捕捉到了影片的精髓,也让人联想到史泰龙的《敢死队》和曾经的PC游戏《盟军敢死队》。影片风格同样是纯粹的战争爽片,而其战斗的难度与游戏中的关卡相似,故事背景设定在二战时期的英国。

剧情讲述的是,德国的U2潜艇在大西洋上猎杀盟军船只,使得英国首相丘吉尔决定先行对付纳粹的潜艇。英国的情报系统发现,每次潜艇攻击后都需要补给,而这些补给船正是潜艇的软肋。丘吉尔下令摧毁这些补给船,任务交给了一支由监狱里的罪犯军官马奇-菲利普斯带领的秘密小队。

真实历史上的马奇-菲利普斯被认为是《007》系列主角的原型之一,他的传奇经历成为了电影改编的基础。不过,电影对事件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编。片中的马奇-菲利普斯不仅能征善战,还犹如李云龙一般桀骜不驯。小队先行袭击德军据点,救出一名善于制定方案的伙伴。

总的来看,影片的战斗场景设计得非常精彩,从悬崖攀爬到据点,使用弓箭无声击杀哨兵,再使用装有消声器的武器潜入击杀。这段戏虽然套路化,但镜头调度和分镜做得清晰明了,节奏紧凑,观感刺激。而这样的“无脑爽”,正是影片的主要卖点。

整个任务期间,小队不断面对各种困难和敌人的狡诈。尤其是德国军官鲁尔,使得情节紧张激烈。在一段文戏后,影片迎来了高潮。小队改动策略,从炸船变成偷船,执行过程几乎是开挂般顺利,占据码头、偷走目标船只。

虽然影片存在德军形象被严重简化和智商下降的问题,但抛开这一雷点后,战斗场景的节奏仍然让人满意。盖·里奇的节奏把控和镜头运用依然保持了一定水准,使得影片整体虽不出彩,但仍然具备观赏性。

至于影片被称作“抗德神片”也在情理之中,观众可能因为影片的节奏感和镜头设计而给予较高评价。而“抗日神剧”则因制作品质和剧情雷人遭到诟病,如果国内“神剧”在镜头和节奏把握上能有盖·里奇这样的水准,或许评价也能有所改观。

总结来说,《盟军敢死队》作为一部商业爽片,其质量虽不出众,但并没有沦为烂片。而对影视作品的评价,最终还是落在制作水准和观影体验上。欧美文化背景对影片的加成也许更适合部分观众。不过,总体来看,这部电影只能说有点爽,但爽点不多。

观众应分辨自己的喜好,决定是否花费时间和金钱去观看这样的影片。明天我们将继续讨论更多电影话题。再会!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