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近年来,一部名为《归途列车》的老纪录片再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部多年前获得《青年电影手册》年度纪录片大奖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VPRO IDFA奖的作品,讲述了一对来自四川农村的夫妇外出务工,只为让在老家留守的儿女好好读书的平凡故事。
纪录片通过冗长的镜头捕捉了夫妻俩在广州工厂里的艰辛劳作以及春节回家漫长旅途中的点滴,表现了农民工生活的逼真影像。尽管没有跌宕起伏的叙事,这部影片从头到尾充满了触目惊心的现实冲击和深刻的情感挫败感。
影片中的主人公张昌华与陈素琴夫妇,每年在广州的工厂辛苦打拼,几乎把所有赚来的钱都寄回老家供儿女读书。而在老家留守的姐弟俩,与外婆一同生活,最常听到的则是父母在电话里苍白的学习叮嘱。
然而,当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时,故事却急转直下:女儿张琴决定辍学去广东打工。这一消息无疑是对张昌华夫妇的一大打击。他们拼命想要阻止这一决策,并在年关时回家劝说张琴回心转意。然而,劝说无果,张琴最后真的踏上了打工之路,走上了父母原本不希望她重蹈的老路。
《归途列车》不仅仅是一部描述农村家庭的纪录片,更是一面反映家庭关系镜子。影片深刻地揭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的情感疏离和沟通困难。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未来拼尽全力工作,却由于长期的陪伴缺失和沟通不到位,使亲子关系变得疏离而陌生。
这部电影重重地击打了观众最柔软的内心。张昌华夫妻俩为了儿女的前途不惜一切代价,但最终却未能如愿。那些长期见不到父母的孩子,在情感上无法与父母亲近,反而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片中张琴的辍学事件无疑是影片的一个高潮。父亲张昌华和女儿多年后首次单独谈心,但那种陌生感和疏离感却令人心酸。父母以为对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在孩子眼中可能一文不值,而孩子渴望的情感支持和理解,父母却未能提供,导致矛盾的激化。
《归途列车》将农民工家庭的辛酸、无奈和内心的冲突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作为父母,他们希望儿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作为孩子,他们渴望的是情感的关怀和理解。然而,在现实中,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沟通障碍,最终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破裂和希望的失落。
这部电影如同一面镜子,提醒所有父母关注子女内心世界,多沟通、多理解,避免因沟通不畅和情感疏离而造成的不可逆转的伤害。影片让我们深刻反思:在家庭教育中,爱的表达和情感的交流,远比简单的说教和学习成绩重要得多。希望《归途列车》的故事能给更多的家庭带来警示,珍惜眼前人,珍视那些细微的情感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