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股市公开发行的宝宝树公司前财务总监徐翀,公布了一项声明,称宝宝树欠他个人高达2.1亿人民币,此消息令整个商界震动。宝宝树随即反击,表述该员工只是因不满被公司解除其财务总监职务,而散播不实之词报复公司。此事件源头可以追溯到今年4月,当时,宝宝树因对徐翀工作表现感到不满,将他从CFO的位置上摘下。紧接着,徐翀使用了多个小号在网上爆料宝宝树通过某种“结构单”的手段虚增上市规模,并称自己曾经向宝宝树借入1.3亿人民币。
宝宝树于8月份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回应,称调查过程中并未发现任何实质性证据证明公司董事会(徐翀除外)有通过所谓的“结构单”手段来扩大公司的上市发行规模。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徐翀就公司欠款问题的说法出现了反复,一会儿是1.3亿,一会儿是2.1亿。就连这么大的一笔金额,宝宝树作为上市公司应当有公示,但查阅公司公告并未发现有关此借款的信息。在宝宝树8月的调查公告中也明确表示,公司未发现有关董事会或者任何其他董事曾对徐翀提出个人名义的贷款,并且不存在任何董事会的讨论、决议、公司审批或者合同记录等证据证明欠徐翀1.3亿元。
法律界人士指出,对于徐翀不断变化的债权金额,以及他多次声称拥有债权证据,对于这种巨额的债权,理应采取法律手段解决,而不是通过公开平台多次“索债”,这种行动令人难以理解。如果徐翀所说的借款是真的,那么他这笔巨额资产的来源就显得颇为神秘。公开资料显示,徐翀在宝宝树的年收入约为200万元,任职9年,总薪资不超过1800万元。
公告提到的一系列“可疑交易”,据指可能与徐翀相关。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人透露在徐翀任职期间,宝宝树的财务、资金等各项工作几乎由他一人掌控,并有消息称,2022年,徐翀在北京某高端商场的消费金额竟高达两千万以上。根据资本市场观察人士分析,徐翀持有宝宝树大量股份,曾在外界传出宝宝树私有化的时期增持了大量股票,其股份从0.13%急升至3.80%,实现了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的地位。徐翀的这些行为似乎在证明他通过公司获得私利的传言,并且资本市场人士认为,徐翀此举无疑是在抽取宝宝树作为上市公司最后的经济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宝宝树自2018年上市以来,除了上市当年实现盈利外,从2019年到2022年四年累计亏损超过18亿人民币,股价也从最初的6.8港元/股跌至目前的0.265港元/股,市值缩水百亿港元。这场巨额借款之争背后的真相如何,业界翘首以待,相关调查和法律诉讼进程将是今后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