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公布的一则审计报告中,让英国乃至全球文化界为之震惊:大英博物馆逾2000件珍贵藏品不翼而飞,遭遇盗窃或破坏,部分文物甚至以废旧物品的价格被无情贩卖。大英博物馆长因此走下神坛,引咎辞职,副馆长也宣布将离职,触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与议论。
据了解,大英博物馆的被盗藏品多来自希腊与罗马展厅中,这些未曾编入正式登记记录的珍稀宝石与珠宝成了不法之徒的目标。在存在数目上的巨大困难中,仅仅351件失踪物品得以被寻回,重归博物馆的怀抱。除了被盗的事件外,还有近百余件珍贵藏品被恶意划伤,另有350件物品的部件,比如宝石座等,被不明人士取走。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被移走的部件恐怕再难找回,因为它们”很可能已经被当作废品出售”。
大英博物馆曾于2021年对潜在的盗窃行为展开调查,但结果艰难地告终于“无从查证”。然而随着问题的持续发酵,加之公众与媒体最新一轮的挑战,博物馆管理层最终不得不承认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人事变动的措施。
由于英国警方的调查进展缓慢,副馆长威廉姆斯宣布辞职,并表明自己对发生的一切感到愧疚。自此,国际上对于大英博物馆藏品流失事件的紧张氛围达到了巅峰。
大英博物馆此次事件的曝光亦使得希腊、尼日利亚、埃及等国加大了追索被掠夺遗产的强度。这些国家的文化部门负责人纷纷发声,要求博物馆归还本属于他们国家的宝贵文物。例如,希腊文化和体育部长莉娜·门佐尼就强调了希腊一直以来强烈的索回愿望。
世界各国的网友也不客气地对大英博物馆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有网友直言,博物馆自身就有财富积累的历史问题,调查盗窃事件是否有点“贼喊捉贼”。更有人质疑,博物馆本身的取得方式是否已经带有盗窃的性质。
大英博物馆此次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不仅关系到它自身的信誉与未来,也可能引导更广泛的国际文物归还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讨论。在打击文物盗窃的同时,如何维护和尊重每一件展品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成为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