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件。5月13日上午,部分媒体发布了《调查|20只东北虎之死》一文,揭露了安徽阜阳野生动物园在未取得人工繁殖许可证的情况下,违法展示展演和人工繁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由于动物园经营权的纠纷,导致大量野生动物死亡,其中包括20只东北虎、2只非洲狮和3头长颈鹿等珍贵野生动物。
这件事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阅读量一度达到1.2亿。大部分网民呼吁进行彻查,严惩责任人。据悉,安徽阜阳野生动物园已发布了临时闭园公告,安徽省阜阳市也表示将成立调查组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后续调查和处置情况。
这一事件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民营动物园的运营模式及其管理漏洞。阜阳野生动物园是一家民营动物园,运营方为安徽七彩野生动物乐园有限公司,总用地超过1200亩。然而,在引入动物时,由于土地手续问题,园区处于停建状态,环境远未达到野生动物生存所需的标准,最终导致大量野生动物死亡。
类似事件并非首次发生。例如,2021年杭州野生动物园的金钱豹出逃事件、2016年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故、2010年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因长期营养不良死亡的11只东北虎,以及2005年湖北仙桃太子湖野生动物园因缺乏基本饲养经费和养护技术而死亡的8只非洲狮子。这些均是民营动物园缺乏有效管理和运营资金的缩影。
在1997年中国首家民营野生动物园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成立后,全国掀起了一股野生动物园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民营动物园的出现。2019年,国内与动物园相关的企业注册量为474家,2020年达到833家,同比增长75.7%。尽管行业资产规模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资本逐利的本性,也使得这些动物园面临着运营压力和风险。
部分媒体报道指出,广东某野生动物世界在2021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其所在的旅游度假区接待了23.8万人次游客,节假日的收入可观。然而,这样的高峰期只是短暂的,平时的客流量常常很少,这使得需要强大现金流支撑的动物园生意面临巨大挑战。多数动物园依赖单一的门票收入,缺乏多样化的盈利模式,使得一旦出现资金问题,就会导致动物挨饿、生病甚至死亡的悲剧。
要防止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必须加强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舆论媒体以及广大群众的监督,更重要的是,要加大法治监管力度。让贪婪的资本在法律面前学会约束自己,从而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同时,动物园应当与旅游业紧密结合,不仅仅依靠门票收入,而是通过在游客前往和逗留期间,提供富有创意的餐饮和文旅项目,让游客愿意消费,从而实现盈利模式的多样化和产业链的闭环运作。否则,类似“20只东北虎之死”的惨剧可能还会重演。希望未来不再见到这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