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 Technology News报道,12月22日—一年一度的冬至节气到来时,北京著名的颐和园十七孔桥便迎来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他们汇集此地共同见证“金光穿洞”的自然奇观。今年的冬至节气,正好是今天。
历史悠久的十七孔桥又称长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作为东堤与南湖岛的纽带,长桥不仅是中国皇家园林中最长的桥梁,更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景观。
这座联拱石桥东西延展150米,桥面以下宽达14.6米,而桥面以上则收窄至6.56米,高7米,横卧在风景秀丽的东堤与南湖岛之间。其桥身设计独特,由大小递减的十七个洞孔组成,中间一个孔洞最大,两侧逐渐减小,形态优美。
“金光穿洞”是冬至前后,十七孔桥的桥洞被落日余晖映照而形成的效果。太阳在冬至时,高度角最小。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光束入射到地面时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其大小受地理位置、时间和日期等众多因素影响。
在冬至这天,随着时间流转,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太阳高度角也呈现出一个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过程。据观测,十七孔桥所在地的太阳高度角在上午大约是4度,到了中午时分高度角上升至27度,达到全天的最大值。之后,随着时间进入傍晚16时左右,太阳高度角又下降至大约8度,阳光和湖面几乎平行,有利于太阳光线直射进入桥洞内壁,进而形成那震撼心灵的“金光穿洞”效果。
每年这一幕都会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在短时间内,夕阳的金色光芒从桥洞一侧洒入,穿过十七个桥孔,画出一条金色的轨迹。这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对中国古代建筑师智慧的无声赞美。他们利用天文知识和建筑技术,营造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艺术瑰宝,至今传颂。
每逢这个时刻,无论是专业摄影师还是普通观众,都会试图用镜头或双眼捕捉这瞬息万变的光影。冬日的暖阳和传统建筑的美学结合,在今天这个特别的冬至节气,颐和园十七孔桥再次见证了历史与自然的完美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