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365新宝体育LOGO

首页 >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与伊朗电影的跨越时代之作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一位伊朗电影导演,用他的作品《樱桃的滋味》在1997年改写了伊朗电影的国际形象,该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荣获金棕榈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伊朗影片。在《樱桃的滋味》中,基亚罗斯塔米通过电影探讨了一个困扰人性的问题——生命是否有价值。这部影片,以其简约而深刻的叙事方式,让人与主角巴迪的孤独旅程同行,一同面对生与死的终极问题。

基亚罗斯塔米在艺术道路上始于1970年的《面包与小巷》,并以儿童与青少年的视角,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展现了他独特的电影诗学。在《家庭作业》中,通过访谈未能完成作业的男孩们,他深入了解了家长与子女间的复杂关系,学生们的焦虑在镜头前变得惊人真实。

而《特写》这部影片,则更是将他的风格推向了新的高度,通过一个真实故事,讲述了冒名顶替导演的侯赛因·萨布赞的故事,探讨了电影与现实、观众与角色之间模糊而又真实的关系。

基亚罗斯塔米除了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指向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他的乡村三部曲——《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和《橄榄树下的情人》——则捕捉了乡村社会的纯真与日常生活的变迁。

在《樱桃的滋味》中,生命的不稳定性是主题之一,但基亚罗斯塔米并没有关注自然灾害,而是关注了个人的内心世界。巴迪的终极探索是:在结束生命的同时,是否能维持一种永恒的关系。影片中,他不断尝试用金钱诱导他人,引发了一系列紧张却片刻不停的互动。

影片的结尾无疑令人意外,没有像传统故事一样有一个明确的结局。在基亚罗斯塔米的所有作品中,这种设计都在挑战观众的期待,透露出他艺术理念的一部分——在揭示作为人的真实情感时,不需要耍弄技巧或者追求戏剧效果。

遗憾的是,2016年夏,这位伟大的导演在巴黎逝世,然而,他的作品与对电影艺术的贡献,将使他永远活在电影爱好者的记忆中。《樱桃的滋味》不仅是一部电影,它更是一次思考人类存在意义的旅程。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脆弱、坚韧和复杂,也反映了基亚罗斯塔米的电影哲学——寻找生活中不起眼却真实动人的故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