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南沙举办的数字湾区发展论坛中,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发表讲话,提出中国需要解决“中等技术陷阱”的问题以实现现代化目标,这一任务令人艰巨。
郑永年指出,“中等技术陷阱”一词是他与其研究团队近年来提出的概念,该论点基于对过往百年工业化进程的观察。在他看来,任何经济体要想跳过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便必须保持产业不断升级。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然而郑永年和研究团队却曾估计,全球历史上实现现代化并达到高收入的国家人口不过10亿,而中国人口已达14亿,这预示着前方道路的艰难。
对于中国的技术发展现状,郑永年认为虽然在某些领域已达到领先地位,个别领域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但在民生经济方面,中国总体仍处于中等技术水平。作为支撑的依据,他提到中国在“0-1”的原创技术上相对较少,而在“1-10”应用技术发展上,中国仍停留在“3-7”的阶段。此外,对比制造业发展水平,美国属于第一梯队,日本和欧洲是第二梯队,中国则位于第三梯队。
在全球范围内,郑永年认为目前中国面临的挑战为一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存在被“卡脖子”、系统性脱钩以及中等技术水平固化的风险。考察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他提到不同的地区发展模式各异:美国模式注重发展而缺乏监管,欧洲则注重规则制定,亚洲各经济体如新加坡、越南则保持开放且管理有度,中国的发展模式则独树一帜。
在谈及人工智能领域时,郑永年指出,当前的国际竞争主要还是美国公司之间的竞争。而这样的局势对于中国来说是个机遇,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有自己的优势。他强调,要跨越中等技术陷阱实现赶超美国,中国需要有效的政策支持,这样才能构成对美国的制约。
在论坛的最后,郑永年还提出希望粤港澳大湾区能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优势,加快发展步伐,让“数字湾区”不仅成为广东乃至大湾区的发展引擎,更要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探索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他的话映射了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变局中的活跃探索和静待时机的复合态度,同时呼吁相关政策制定者关注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以保障国家的长远发展及国际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