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在一辆颠簸的火车上,一个平凡男子古月无意中成为了众人观注的焦点。一位中年男士凝视着他许久,使得本不在意旁人目光的古月感到好奇。他以为这位文艺打扮的男子只是个普通画家,在寻找旅途中的灵感;然而当那人掏出一张油画,揭示其对古月关注的真实原因时,古月乃至整车厢的旅客都对他与毛主席惊人的相似度感到惊奇。自此,古月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
被发现后,古月没将这事放在心上,但转折发生在解放军总政和文化部发出的特型演员选拔通知影响下,古月成为了候选人之一。在众多候选人中,正是因为元帅叶剑英的一眼认可,古月这个原本的文化科长开始了与演艺事业的不解之缘。
初入演艺圈的古月面临重重挑战,因为他从未接受过任何表演训练,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里,他频频受到导演的批评。但坚忍不拔的他学习同行的演技,不断模仿毛主席的一举一动,从照片、语音到日常习惯,极尽模仿之能事。
几经辛勤努力后,古月终在电影《西安事变》中以毛主席的形象亮相,获得观众朋友们的认可。自此,古月决定将一生献给这个唯一的角色。他为了在角色中更真实,不仅改变饮食习惯,学会抽烟,甚至亲自前往毛主席故乡体验生活,努力将每个细节都演绎到极致。
功夫不负有心人,古月在1988年的《开国大典》中的表现让所有人折服,不仅得到了观众的喝彩,连毛主席的女儿李讷也一度以为自己的父亲又回来了。这使得古月以毛主席的角色,赢得了第13届大众百花奖。
然而,古月为艺术的付出也让他的身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影像中的真实,他不断地增减体重,形象上的重现也变得折磨人,他的生活习惯因此而紊乱。2005年7月,在一次蒸桑拿后,古月因健康问题突发急性离世,结束了他对人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的逝世不仅让影视界失去了一位伟大演员,也让那些曾被他银幕上的表现感动过的观众落下眼泪。
古月的一生,如同他饰演的角色一样,传奇而又平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故事,也在告诉世人,每个平凡的生命中都可能孕育着不平凡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