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女演员郑爽遭法院强制执行9060万巨款


近日,一条关于女演星郑爽被执行巨额款项的消息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根据企业数据平台天眼查的公开信息,海宁东开之星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因服务合同纠纷,将郑爽告上法庭。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的执行信息显示郑爽被强制执行9050万元。

具体来看,回溯到2016年,海宁东开之星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与郑爽签署了一份策划服务合同,期限从同年2月15日开始至5月10日止,共70个实际有效工作日。按照协议,影视投资公司承诺分期支付郑爽3050万元作为策划服务费。在签订策划服务合同的同时,双方另行签订了一份补充合同,该合同约定郑爽将在涉案影视剧中出演第一号女主角。如果郑爽因违法犯罪活动致使剧集停拍或广电总局封杀,那么东开之星有权终止合同,并要求郑爽返还已支付的酬金外加赔偿由此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

事态的转变发生在2021年。当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告,指控郑爽在2019至2020年期间未依法申报个人所得税,涉嫌偷税近4530万元,以及其他税款少缴逾2600万元。此外,郑爽的代孕事件曝光也为她的形象蒙上了阴影,其参与的相关作品遭下架处理。

正当公众舆论风波未平,郑爽被海宁东开之星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告上法院。2021年12月,松江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要求郑爽返还3050万元服务费并赔偿6000万元经济损失。郑爽不服该判决,遂提起上诉。但在2021年7月18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二审结果,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除此之外,今年7月份,郑爽及其旗下的两家公司遭到新增的限制消费令,申请方为霍尔果斯尚晖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这与郑爽主演的一个剧集《绝密者》息息相关。风险信息显示,此前郑爽及两家工作室已被强制执行约1.28亿元。

郑爽的事件让公众再次看到,在娱乐圈享有高额收益的同时,明星们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如何在法律边界内合理规避风险,恪守职业道德,已经成为摆在所有公众人物面前的重大课题。随着郑爽事件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界对于明星纳税、合同履行等方面的规范行为越发关注。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