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大婚:喜庆氛围缺失,背后隐藏多重算计”


明明是大喜的日子,为何范闲眉头紧锁,并让观众感到不满?范闲和婉儿的大婚是《庆余年2》的名场面之一,但呈现的氛围却让人大失所望!

对观众而言,这苦等五年的大婚,难道不应充满锣鼓喧天,八抬大轿迎亲的盛大场面吗?对庆国而言,这样重要的国事,难道不应全国同庆,百官与高朋满座吗?对范闲和婉儿来说,这样的人生大事,难道不应张灯结彩,锦衣华裳,喜庆祥和吗?

然而,事实是这场大婚被拍成了“冥婚”般的场景!三天时间准备显得太过仓促,来不及宴请百官可以理解,但为了习俗选在夜晚结婚还是如此简陋不喜庆,实在难以接受。夜晚的京都不热闹吗?通往范府的长街不能灯火通明,人流如织吗?绚烂的烟火,喜庆的爆竹难道很贵吗?

迎亲送亲的热闹氛围很难拍吗?名扬全国的小范诗仙与美若天仙的郡主大婚,文人骚客与百姓们难道不想凑热闹,一睹诗仙真容?国家如此喜事,国民不该欢天喜地挤在街上想一睹郡主的婚仪吗?

范府门外应当人山人海,满是恭贺的话语。不想要热闹,起码不能过于冷清吧。庆帝拨款给礼部办的国家级婚礼,京都应该人尽皆知才是,结果却是这副模样?场面冷清,画面昏暗,音乐毫无喜庆感,整个婚宴充满了压抑和死气沉沉的氛围,不知情的人甚至会误以为是在办追悼会。这种对比让人更怀念长公主花车那段热闹的情景。

所谓的家宴场面不过是几个皇子到场?堂堂郡主的大婚,宫里的嫔妃,太后全部未到,范闲的亲朋好友如五竹叔、费老、王启年一家、邓子越、言冰云、高达、滕子京母子,甚至打小照顾他的奶奶一个都没出席。

这场大婚被拍得过于冷清和潦草,不怪观众吐槽。然而,为何范闲大婚时会眉头紧锁?原因是比简陋婚礼更让人窒息的是庆帝那块匾。作为私生子的范闲大婚,庆帝仅送来一块写有“百年好合”的匾。在众人眼中,这是一份美好的祝福,但范闲明白,这是庆帝的一种“警示和威胁”。

这四个字与林相在离开时给范闲的祝福如出一辙,如今庆帝再次送上这块匾,明眼人不难看出这是在暗示。林相告老还乡才换来的“百年好合”,正如范闲与婉儿的婚姻自始至终都是庆帝掌控的一场政治交易。庆帝随时高兴就让范闲百年好合,不高兴时就可让他们随时分离。

第一季中范闲在庆庙与婉儿一见钟情也是庆帝安排好的。结婚后,范闲的软肋更会牢牢抓在庆帝手中,这种被掌控与被交易的感觉让具有现代思维的范闲倍感窒息。庆帝的安排如同压倒一切的冰川,始终悬在所有人头顶,不容抗拒。

想到这一点,范闲难掩眉头紧锁。明明是喜事,却掺杂太多算计,观众看得心疼范闲,不是感动,只因他在人生大事上顾虑重重。这段剧情是否在为范闲第三季谋反弑父做铺垫?这其中的情绪表现显得过犹不及。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