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推行“过紧日子”新规,高关注度能否促成实际改善?


日前,苏州市发布了一系列旨在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政策,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些措施包括:在长途出行时,原则上不再安排公务用车或租车保障;公务接待一律安排在机关食堂;公务用车的更换需满十年且行驶达到十万公里;以及向社会开放停车场和公共卫生间等。这一系列规定充分体现了资源节约、提效增效的方针。

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这次的规定是依据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市财政的要求,并结合苏州的特点自行制定的。部分内容的确是进行了自我加压,以期达到更加严格的管理效果。工作人员强调,这次引发的高度关注也会促使他们更好地执行这些规定。

2023年,多地政府纷纷推出了类似的“过紧日子”政策。一些公务员表示,在预算申请和办公用品更换等方面感受颇为明显。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贾义猛表示,政府“过紧日子”应成为常态,而非短期的推动和突击。

《苏州市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十条措施》在公布后,迅速引发了公众和媒体的热议。不少人称赞苏州此举是全国的表率之作,并认为全国其他地方也应当效仿。

在政策细节方面,《措施》不仅要求党政机关不得新增租用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还指出公务用车的使用年限必须达到十年且行驶里程达到十万公里才可更新,同时购置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应达到100%。对于公务接待安排,也提出必须在机关食堂进行,并提供与职工餐相同的餐品。

此外,《措施》还包括如何盘活闲置资产的具体规定,要求集中管理和统筹使用低效运转的资产,闲置土地和房产可以通过置换、出租或拍卖等方式加以利用。对于维修改造项目中拆除的设施设备和装饰材料,也需要进行再利用。强化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和开放,比如,具备条件的党政机关停车位、公共卫生间和活动场所等都要向社会开放。

一位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资产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解释,这些政策是根据省里的相关文件制定的,并结合了苏州的实际情况。同时,他也指出,这些规定的出台,不仅响应了上级的要求,更加是自我加压,促进更好地利用资源。

在公开的采访中,一名苏州的公务员表示,大部分规定不会对普通公务员产生直接影响,但共享会议室和停车位开放等细节则让她感受到了一些便利。例如,有一次去医院看病时,她便将车辆停在了附近的政府部门停车场,十分方便。

在苏州出台这些“过紧日子”措施之前,江苏省内及其他地区也发布过类似的政策。例如,安徽省要求推行无纸化办公,空调设置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严禁同城接待。陕西省则规定办公用房能不修的尽量不修,能小修的就不大修,并严格控制公车更新和差旅审批。湖南省则要求更新公务用车需同时达到使用年限超过8年和行驶里程超过25万公里,还提倡在机关食堂进行公务接待,以及闲置用车设备需交由属地公务仓管理。

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增强财政可持续性。2024年3月,财政部进一步发文强调各级政府要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过紧日子”的要求,并督促各地区坚持这一原则。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贾义猛指出,政府“过紧日子”应是常态化的行政理念和规矩,不只是应对特定经济环境的突击性措施。即便在经济状况好的时候,政府也应保持节约的态度,减少行政开支所占的财政比例。不过,在民生保障、教育和科技等领域的投入不仅不能减少,甚至可能还需要增加,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