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新现象:纪录电影《小园林》探索时代印记


纪录电影《小园林》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描绘苏州园林的院线电影,影片详细讲述了苏州金石艺术家蔡廷辉、苏派建筑设计师王惠康和苏州古玩收藏家纪建平三个家庭分别建造私家园林的动人故事。影片真实展现了他们如何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苏州建设“百园之城”作出贡献的经历。

《小园林》不俗的表现使其在国内外影展大放异彩。影片曾入选2024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并入围第13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和2023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主竞赛单元。今年6月影片进入国内电影院线后,获得了广泛好评和赞誉。

作为一部别具匠心、风格独特的纪录电影,《小园林》的成功也为我们在美学上提供了许多启示。

首先,影片以小见大,通过少量拍摄对象反映了时代变革。苏州园林以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等古典园林闻名于世,这些名园代表了不同朝代的园林艺术风格。然而,《小园林》选择拍摄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新建的私家园林,这些园林虽规模不大,却鲜活生动,以小见大地表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变化。影片讲述了蔡家、王家和纪家的三代人通过创造私家园林来改善人居环境、追求诗意栖居的故事,使观众感受到苏州市民在经济富裕后对生态和生活质量的追求。

其次,影片以拙显真,表现平凡生活。纪录电影《小园林》以“生活流”的方式叙事,记录了三个家庭建造私家园林的全过程,包括策划、设计、建造和管理的细节,以及家庭内部的争论等片段。与此同时,影片还展现了这些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日三餐、家庭团聚和其他活动。在四季轮回的叙事结构中,园林与日常生活相互交织,让观众对影片产生共鸣,仿佛能感受到园林中的鸟语花香与家庭中的柴米油盐相融合。

再次,影片通过虚实结合,营造独特的意境,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创作者以纪实美学风格,真实记录了建造过程和家庭日常生活,但也能通过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融入其中,使影片充满情感共鸣。在四季轮回的空间转换中,园林的自然景观和家庭生活相得益彰,园林的物理空间和人物的心灵空间相互对应,通过园林景观反映心境,实现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效果。

苏州园林艺术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通过独特的美学风格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小园林》不仅展示了苏州园林在新时代的扩展和发展,还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才能保持活力。更重要的是,影片在倡导民众积极参与人居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改造,共同创建美丽家园,建造美丽中国。影片让观众不仅欣赏园林的美,还反思时代变革带来的生活变化,感受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巧妙平衡。

总的来说,纪录电影《小园林》通过新的视角与独特的表达方式,把苏州园林的魅力呈现给观众,给予我们对传统文化与时代变革深刻的理解。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