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荆棘间:皮克斯《头脑特工队2》再掀情感探讨新篇章


2015年,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在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两项提名,并捧回了最佳动画长片奖,这也是“皮克斯宇宙”获得的第八座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该片最终斩获8.59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年度票房第七高的电影。美国国家评论委员会和美国电影学会将它评为年度十大电影之一。特别是影片中对儿童成长过程中“情绪”“情感”主题的探讨,使之在大众文化等其他领域中亦备受关注。

上周末,续作《头脑特工队2》在北美院线晚一周后,终于在中国大陆正式上映。截至发稿时,由凯尔西·曼执导的这部皮克斯续集全球票房已经累计超过7亿美元,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加,预计最终将超越前作。

在疫情期间,皮克斯曾直接通过流媒体上映了《心灵奇旅》(2020)、《夏日友晴天》(2021)和《青春变形记》(2022)三部动画电影,此后对重返院线的信心不足,尤其在去年的《疯狂元素城》平庸表现之后,对于皮克斯这块“金牌招牌”来说,甚至在2024年前两个季度北美院线和好莱坞整体的惨淡经营背景下,在这个夏天推出《头脑特工队2》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来看,这部续作有望冲击10亿票房,从而成为第五部达到此成就的皮克斯动画长片。然而,这部顶流续作的质量是否如票房成绩般超越了第一部仍需打上问号。

观众们一定还记得第一部结尾处,“厌厌”发现了操作板上标注着“青春期警报”的红色按钮,为女孩莱莉的接下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在从密歇根州搬到旧金山两年后,13岁的莱莉即将升入高中,同时迎来了青春期的降临。这也意味着新的情感问题正向她迫近,观众们将与“头脑特工队plus”继续见证这个过程。

《头脑特工队2》的制作计划早在2016年就已发布,这是凯尔西·曼的长片处女作,曾作为编剧和其他角色深度参与过不少皮克斯的项目。第一部导演彼特·道格特延续为制片人。

叙事模式上,这部续集与前作基本保持一致,莱莉的内外双视角共同推进解决新挑战。导演凯尔西·曼提到接手这个IP的难度,并提到了他在续作中寻求新意的几个关键部分,包括新的情人格化情绪成员的加入、“信念体系”和“自我意识之花”建立。

如果说前作中莱莉的“头脑”面临的最大危机是情感的失调和衰退,续集则聚焦于由情感引发的个体自我认知问题。莱莉意识到情感并无好坏之分,每种情感都有其各自的重要作用。辩证地看,难过使快乐更加可识别,核心记忆应是复合的。

故事时间虽向前推进了两年,13岁的莱莉在进入青春期后经历的情绪波动更加剧烈。新成员焦焦、慕慕、尬尬和丧丧逐一登场,与原有情感产生冲突,自我意识的形成开始困扰莱莉和头脑特工队成员。

围绕莱莉参加周末冰球训练营这个大情节,新旧情感产生冲突,乐乐等认为她应在训练营中玩得开心,而焦焦等希望她赢得一席之地并结交新朋友。新情感在焦焦的带领下,用新模式主导莱莉的情绪运作,而乐乐为首的旧情感则再次踏上“拯救”莱莉的征程。

在这一过程中,观众还能欣赏到高概念的动画效果、令人应接不暇的主题乐园场景与名称建构。

导演凯尔西·曼提到,信仰体系作为《头脑特工队2》中一个新元素,将引导莱莉和特工队成员探索更多全新领域。这变是莱莉从认知情感到认知自我的变化过程,反叛情绪、焦虑和兴趣爱好等都是莱莉在摸索和自主掌握情感过程的表现。

自我意识应该怎么建立?乐乐和焦焦各持己见,都认为自己代表的情感是莱莉所需。旧情感们认为需找回莱莉的自我意识,但也需认识到完全无忧无虑的情感体系同样不利于莱莉成长。

影片传递出自我意识的本质是不断变化且闪烁多彩光泽,学会爱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尽管《头脑特工队2》值得观看,但不能掩饰片中的混乱感和保守主义倾向。细心影迷会记得另一情感怀旧奶奶未遂登场,影片试图彰显的是一种大胆进取的冒险主题。然而,片中简单的多元主义建构方式与冒险精神相背。

正是在皮克斯的这种怀旧情绪中,我们对《头脑特工队2》的期待,是一种对新IP创造的热情,远超对续集的开发。一个安全的皮克斯动画确实表现不俗,但我们对它的期待,也不仅仅是“安全”而已,不是吗?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