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电影何以成打工人共鸣强片?


自2023年跨年档开启以来,一系列关注“打工人”群体的电影相继登陆大银幕,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和深切共鸣。其中,以一家互联网大厂为背景的《年会不能停》以职场荒诞喜剧的独特制作方式,迅速崛起,成为跨年档中的一匹黑马,令人惊叹地取得了12.92亿的票房成就,被誉为打工人自我解嘲与宣泄的最佳载体。

另一方面,《红毯先生》通过剧组演员在片场直面资方的场景引发了社交媒体的热议,成为了热门话题;而《银河写手》则以其贴切底层“影视民工”的写照,瞄准打工人群体进行宣发,也收获了一定的关注度。然而,两部电影在市场表现上均显疲弱,《红毯先生》票房不到一亿,而《银河写手》上映一周后便几乎从影院消失,引人困惑不已。

《年会不能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它真实生动的呈现了互联网大厂的职场生态,无论是入职起英文名,还是“自愿”加班,亦或者是大厂黑话、“打好组合拳”,都在电影中得到了细致的刻画,观众可以从影片中看到类似字节跳动、阿里巴巴、新东方等企业的影子,实现了观众与影片内容之间的高度共鸣。

在叙事上,《年会不能停》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呈现了职场中的种种荒诞现象,让人们在笑声中感受到了自身职场的不易,并通过影片的结局,给予了人们心灵上的激励和解脱。而《红毯先生》和《银河写手》则展现了更为小众的视角,聚焦于影视行业内部,虽然也包含可贵的批判与反思,但相对而言,与普通打工人群体的生活距离较远,因此难以触及更广泛观众的心弦。

而在表现手法上,《年会不能停》采用的是很容易引起共鸣的“解气”喜剧元素,而《红毯先生》则较为克制,大量使用长镜头和慢节奏,尽管更加真实和严肃,却可能降低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影响了娱乐性,而《银河写手》中的专业术语和业界梗,同样限制了它的观众圈层。

综上,电影的类型定位、题材选择和叙述角度是影响其市场成功的关键。《年会不能停》与《红毯先生》《银河写手》虽然都试图书写“打工人”的故事,但结果却大相径庭,这足以说明,想要在广阔的大众市场中取得成功,电影需要与观众产生更直接、更深入的情感连接和共鸣。只有这样,电影才能真正打动观众,取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