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晚间,甘肃积石山县遭遇6.2级地震袭击,震源深度仅10公里。在这次自然灾难面前,灾区居民生活陷入困境,各级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迅速行动,投入救援资源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地震发生之后,关注天气状况成为救援与安置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兰州中心气象台的实时监测数据显示,在经历地震后的24小时内,临夏州积石山地区的大河家、刘集、吹麻滩、柳沟、石塬及附近乡镇,天空由晴转为多云,预计未来两周将以类似天气为主。岂料,在12月23日下午2时左右,观测到的气温约为零下2摄氏度,风力保持在1到3级,使得震区的气温更是低至零下6摄氏度。
令人留意的是,接下来的14天内(即从2023年12月23日至2024年1月5日),积石山地区将不会有显著降水过程,整体天气以晴朗间或多云为主。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从12月25日开始,积石山地区的气温将逐渐有所回升。预计最低气温将介于零下16摄氏度至零下10摄氏度之间,而最高气温则可能达到零下2摄氏度至5摄氏度。
低温和寒冷的天气条件对积石山震区民众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尤其是感冒、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穿衣指数为一级,因此,兰州中心气象台建议民众穿戴厚重的防寒服装,比如羽绒服、厚毛裤或羽绒裤,并佩戴帽子及手套等。
灾区的交通运输部门也紧随天气预报进行调整。未来三天内,贯穿积石山震区的临大高速(S32)、G310国道、S309省道以及周边兰临高速、康临高速等主要道路,天气多为晴天间断的多云,但兰临高速局部路段将在23日出现小雪。相关部门建议应急救援车辆使用低温度抵抗较强的-35#柴油,避免油箱结蜡,确保发动机能够正常工作。
气温下降也使得积石山附近的道路结冰,尤其是高海拔背阴的路段。轿车、货车乃至应急车辆驾驶员都需时刻留意路况,确保行车安全。气象部门呼吁,在这段时间内,救灾人员应加强个人防寒措施,并在帐篷取暖时注意安全,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毫无疑问,面对自然灾害,人类需更加重视天气预测及防灾救灾措施,以期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