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将至,商家纷纷启动积分兑换活动,催促消费者将一年之内累积的积分兑换成代金券或商品。然而,也有不少消费者哀叹,自己辛苦积累的积分不翼而飞,积分被清零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今,许多商家的会员系统和积分政策都嵌入在小程序中,对于不怎么消费的用户来说,重新打开小程序的机会寥寥,一旦积分到期,不知不觉就会被清零。
有的商家甚至在积分到期前没有任何通知,直接操作系统自动清零。这种做法违反了对消费者应有的告知义务。在一些商场内,我们可以看到商家张贴的年终积分兑换通知,但往往藏匿于不显眼的角落,消费者若不留意,难免会被规则中的细节条款所困扰。
像90后的小魏,就是众多消费者中的一位。她曾是母婴品牌的金卡VIP会员,攒了数千积分,却在一次打开小程序时发现,积分惨遭清零,只剩区区15分。仔细研读规则,才发现积分竟然在无预警的情况下,随系统自动清零了。
另一位消费者小吴,也有类似的遭遇。她是某玩具品牌的高级会员,积分将近万分。某天,客服通知她,品牌小程序要升级,原有的积分将被清零。在电话沟通中,小吴同意了用积分兑换商品的提案,但后来她发现,规则改变了,自己的会员等级被降为普通级,原先的权益没有了,积分也未见踪影。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积分清零”的消费者投诉多达673条,上百次的投诉表明,商家在积点清零、规则更改时往往缺乏相应的提示和告知,消费者的知情权明显受损。
对此,江苏天倪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成荣指出,商家在清零积分时应该充分通知消费者,不通知的直接清零行为有违告知义务。由于积分可以兑换服务或商品,它具有财产性权益,消费积分可被视作一种特殊赠与。如果商家在告知上疏忽,或条款不够公平合理,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就无从辩护。
上海市浦东新区消保委强调,商家在制订积分规则时不能过于”任性”,必须告知消费者积分清零等相关规则,保障消费公平,避免设置不合理的限制条款。同时,消费者应该积极了解积分规则,定期查询兑换,遇到问题勇敢投诉,维护自己的权益。
随着年关的临近,对于累积了一年积分的消费者来说,如何避免积分被清零、合理利用积分成为了关键,而商家也应更加透明、合理地管理会员积分体系,避免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和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