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新片《寂静之地:入侵日》(A Quiet Place: Day One)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部受众较为狭窄的惊悚片在上映4天内便创下了7500万人民币的票房,迅速成为豆瓣热榜的第一名,且全球票房即将突破1亿美元(约合7亿元人民币)。这是《寂静之地》系列的前传,尽管距离上一部已过去三年,仍是今年最受期待的电影之一。然而,这部电影能否承载观众们的期待,仍然是一个谜题。
影片一上映,批评与赞扬就如潮水般涌来。作为《寂静之地》系列的前传,《寂静之地:入侵日》继续以怪兽入侵、靠声音捕猎为核心设定。这部电影讲述了在怪物入侵的第一天,纽约市陷入混乱,而女主角,一个正在疗养院与癌症斗争的诗人,意外被卷入这场浩劫的故事。影片的设置和前作一致,怪物依旧力大无穷、刀枪不入,听到声音就会立即展开攻击。
故事从女主角难得外出的一天开始,她抱着自己的猫去看木偶表演,并计划去一家店吃披萨。然而,灾难突然降临,纽约市响起了车鸣、警笛声和尖叫声,各种声音引来了更多的怪物。女主角在这场恐怖袭击中数次死里逃生,并结识了一名法学生,他们开始了在城市中与怪物的捉迷藏。
尽管影片试图将重心放在人文关怀和治愈主题上,追求与普通惊悚片不同的叙事效果,但许多观众表示,这种处理方式欠缺深度,导致惊悚片的紧张氛围被文艺片的抒情节奏所冲淡。女主角执着于完成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愿望——去吃披萨,这一动机让不少观众难以理解,并认为这是编剧刻意制造的矛盾。
更令观众失望的是,尽管题为“入侵日”,本片并未给出前作中的诸多设定和逻辑问题的解答。反而推展了一个完全新的故事线,这一做法令很多影迷措手不及。本应该更详细展示人类如何与怪物斗争的过程,却变成了一场小人物之间的小情感故事,完全掩盖了怪物作为威胁性的背景板作用。
尤其令人困惑的是,影片花了大量笔墨在女主角与她的猫之间的互动上,在刺耳的噪音和死亡的威胁下,这只猫竟然出奇地安静乖巧,不惹来任何麻烦,不禁让人质疑这一细节是否与闻声捕猎的设定相悖。
同样受到批评的还有政府军队的反应描绘。影片草草带过了政府如何发现怪物弱点并采取了何种反击措施这一关键环节,观众期待的宏观视角和设定上的丰富扩展没有体现出来。与前两部影片有着明显的割裂感,反而更像是利用原有背景框架,强行拼凑出一个文艺小故事。
这些尝试显然未能得到观众认可,导致影片评价乏味单调,未能延续系列前作的高度。影迷对如此有趣的设定抱有更高期待,却一次次被平庸且内涵不足的叙事所消耗,只有希望下一部作品能在惊悚氛围和情感叙事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在IP电影普遍陷入商业模板化的今天,《寂静之地:入侵日》无疑是一个未能跳出这一窠臼的例证。要赢得观众的心,不仅仅是延续IP和华丽设定,更需在叙述和情感上做到深入和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