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抓娃娃》:从笑声背后看残忍接班人计划


《抓娃娃》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却以残酷的核心取胜,说它是一部“残忍”的喜剧并不为过。影片的内核在于一位极富的父亲如何无情地“培养”其儿子,让影片在欢乐的外衣下隐藏着深刻的道德反思。

该片曾一度改名为《接班人计划》。相比于这个名称,《抓娃娃》更能突出影片的内涵与寓意。影片讲述了西虹市大富翁马成钢(由沈腾饰演)如何将二儿子马继业(童年时期由肖帛辰饰演,青年时期由史彭元饰演)培养成接班人的故事。由于大儿子被养废,马成钢决定通过一条独特的路径来培养二儿子。

为了让马继业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马成钢夫妇选择在儿子面前装穷,他们假装家庭贫困,把儿子带到了父亲小时候居住的破旧院落生活,并制定严格的生活和学习计划。一旦马继业稍有退步,他们就通过哭穷和道德绑架的方式来激发他的斗志。

为了确保“接班人计划”万无一失,马成钢还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对儿子的生活进行全方位监控。马继业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安排之下,生活就如同西虹市的“楚门的世界”。电影的笑点多来自于“装穷”过程中的意外和差点露馅的荒诞情节。

例如,马成钢夫妇在客人面前不小心流露出富有的痕迹,如春兰请客人抽雪茄,或者挡泥板上的富家标志等。这种反差让观众发笑。电影中,马成钢夫妇对马继业的生活进行了极尽可能的设计,甚至包括假奶奶在阅书时不小心被发现正在偷看手机,这种场面既有趣又令人动容。

随着马继业的成长,夫妻装穷的难度加大,露馅事件频繁。每次露馅和遮掩的情节都增添了影片的喜剧效果。例如,当假奶奶露馅后被安排“下线”并举行葬礼,这一情节让观众捧腹大笑。

尽管影片充满喜剧元素,但它的核心却是残忍的,对孩子长期的欺骗引发了道德和伦理的思考。亲子关系中的信任被严重挫伤,马继业发现自己其实生活在一个被操控的世界里,这让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与迷茫。

马继业后来醒悟,发现自己从小到大都生活在操控和预设的环境中,美好的回忆和情感都被解构。这种深层次的欺骗和对孩子人格的侵犯,是影片最致命的批判点。影片最后的彩蛋进一步点题:父母如同玩抓娃娃机一样,不断尝试,直到找到合适的接班人。

《抓娃娃》虽然表面上是一部喜剧电影,但它揭示了家庭教育中深层次的控制和残忍。影片的商业成功与其引发的社会讨论密不可分。观众在享受笑声的同时,也被引导着深思这种充满控制欲的亲子关系背后的真相。这种微妙的平衡,使得《抓娃娃》不仅仅是一部搞笑的电影,而是一部可以引起观众深思的佳作。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