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西团镇新中村的公墓里,每到清晨,当地村民秦长美都会拿着鲜花,来到一座距离他家5公里远的墓地前,默默祭拜一位无名的革命烈士。秦长美今年67岁,述说着他和父亲秦国保守护这位无名英雄墓从未间断的70余年。
1947年的寒冬,一场遭遇战在西团镇打响,一名来自山东的解放军侦察兵为保护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秦长美的父亲与另一位老共产党员将这位壮烈牺牲的英雄,安葬在了新中村的土地上。尽管烈士的姓名不详,但村民们心中明白,他所付出的牺牲是为了村民的未来。
秦国保在世时,每逢大雨过后或是耕种时节,都会带着家人来到墓地,添加黄土和清除杂草,这让秦长美对守护这座墓地的义务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深知,这不仅是守护一座墓碑,更是在传承一个家族、一个村庄与革命烈士之间的情缘。
20世纪7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墓地,秦长美的父亲和其他村民将其迁葬至新中村公墓。秦长美从小就跟随父亲一起守护着这片圣土。在他的心中,那些在一起守护墓地的时光,已化作永恒的记忆。
当秦长美手中的珍藏之书《山海烽火(1923-1949)》被翻开,更多关于那个时代、那场斗争的故事被重述。书中记载着秦国山的事迹—秦长美的三叔,也是一位在1948年牺牲的革命烈士。为了延续对英烈的纪念,秦长美将三叔的英名与无名烈士的墓地守护结合起来。
当秦长美的父亲2002年去世时,秦长美义无反顾地继承了这份重担。他不仅守护着墓地,也成为了烈士英名和故事的传讲人。他教授村民革命歌曲,每年都会给来访者讲述那些激动人心的历史段落。
近年来,随着“慰烈工程”的实施,很多散葬的烈士被迁入陵园集中安葬。虽然无名烈士因资料缺失而留在了原地,但秦长美并未气馁,他认为自己便是那位烈士的后人,是他的家人。
尽管时光流逝,无名革命烈士的名字可能永远无人题及,但秦长美及他所代表的村庄和家族,将这份对英烈深情的守护,世代传承了下来。守墓人秦长美的武德与感召力,已经在当地流传,成为了一种传统和精神财富。而大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也持续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这位无名英烈找到属于他的名字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