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8日,法国影星阿兰·德龙的三个子女通过法新社宣布了阿兰·德龙离世的消息,阿兰·德龙享年88岁。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球影迷的广泛关注,同样在中国也触动了无数影迷的心弦。阿兰·德龙凭借其作品《佐罗》《黑郁金香》等已成为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外国演员,留下了深刻的影像记忆。
阿兰·德龙不仅在电影中塑造了众多经典角色,他的名字更是中国影迷心中的时代标签。他在电影《佐罗》中的英俊潇洒和正义形象深入人心,他喜欢中国文化,也深知中国观众对他的喜爱。在他的心中一直怀有一个愿望,即来中国拍摄一部电影,这个愿望虽未能实现,但他的影片影响了如吴宇森和杜琪峰等香港导演。
1978年,《佐罗》在中国大陆上映,阿兰·德龙饰演的蒙面大侠佐罗凭借其高超的剑术和风流倜傥的形象,迅速成为观众心中的英雄。这部电影成为第一批引入中国大陆的西方电影之一,创下了超过七千万人次观看的纪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观影热潮。佐罗不仅象征着自由与正义,还为中国观众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英雄形象,远离了传统的革命斗士形象,富有狡黠和浪漫气息。这部电影的成功也成就了配音演员童自荣,让他成为当时最受观众喜爱的配音演员之一。
阿兰·德龙自己对《佐罗》在中国的成功也感到意外,在法国上映时,这部电影并未引起轰动。但在中国,借助童自荣飘逸隽永的声线,以及导演杨成纯巧妙的译制,使得这个西方侠客形象更具吸引力。童自荣通过服装和状态调整,为角色配音而达到声音的变化,充分展现了配音艺术的魅力。
随后,童自荣也为阿兰·德龙主演的《黑郁金香》《孤胆神探》《警官的诺言》等影片配音,两位东西方艺术家的隔空合作深化了一代影迷的记忆。1987年,阿兰·德龙来华为《警官的诺言》宣传,并与童自荣见面时表示,感谢这位让他成为中国人民朋友的配音演员。
不仅在电影领域,阿兰·德龙还与中国的文化生活紧密相连。1983年他在北京马克西姆餐厅举办50岁生日派对,吸引了众多文化名流,而他本人酷爱中国文化,每天骑自行车游览北京景点,让人感到这位国际巨星的亲和力。阿兰·德龙的访华之旅引发了当时的追星热潮,北京首都体育馆的欢迎晚会门票曾一票难求。
阿兰·德龙一直希望能在中国拍摄一部电影,尽管未能实现,但他的影响力在中国电影界不容小觑。2010年,他成为上海世博会法国馆的形象大使,多次访华,宣传法兰西文化及环保理念,并对中国的发展感到兴奋。他曾在采访中表示:中国观众的热情让他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希望在离世前能在中国拍摄一部电影,希望这个愿望能被记住。
阿兰·德龙虽已离世,但他与中国的深厚缘分和对电影的热爱,将永远留存在影迷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