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帝为避免噩梦,命静妃代行“追念”任务


在电视剧《琅琊榜》中,梁帝自从与静妃关系亲密后,再加上太皇太后去世后,他时常梦见已故的宸妃。于是,他主动在静妃面前提起宸妃,并拜托静妃替他追忆这段过去。

静妃总是善于言辞,安抚梁帝。她告诉梁帝,宸妃的去世并非出于恨意,而是因为愧疚和无颜面对梁帝。梁帝听后内心稍感安慰,但心结却难以彻底解开。于是,他请求静妃帮忙,有空时代替他追忆一下宸妃。因为他当初不给宸妃牌位,不允许她葬入皇陵,确实显得过于无情。

静妃也照做了。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皇后闹到了静妃的寝宫,梁帝都看不到静妃确实有替他好好追忆宸妃的情况。在静妃的代劳和安抚下,梁帝逐渐少了很多噩梦,内心也相对平静了许多。

在剧版本中,我们会以为梁帝对宸妃还有些欢忆和爱意。但对比原著可发现,梁帝对宸妃早已没了爱,剩下的只有恐惧。在原著中,梁帝因为夏江抓到卫铮,无意间勾起对赤焰案的回忆,开始频频梦见宸妃。

梦中的宸妃,就是她的身影在梁帝眼前飘过,几乎每次梁帝都被吓醒。梦境中宸妃的形象,更多是梁帝内心理想呈现的愧疚感。因此,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心中的愧疚才化作噩梦频频出现。

梁帝为何不梦见祈王和林燮,而是宸妃?很简单,祈王和林燮威胁了梁帝的权力,他心中从未想过给他们留活路,所以愧疚感并不深。宸妃则不同,她不仅无辜且受牵连,再加上宸妃坚持选择了一条不归路,梁帝作为丈夫,对她的做法有一定的歉疚。

而一旦那些刻意模糊的记忆被具体化后,梁帝的愧疚感愈加深刻,日复一日里,他的梦境也因思虑过多而被宸妃的形象充斥着。

宸妃并没有做错什么,但终究因梁帝的狠心和无情受到了伤害。赤焰案后,梁帝一心想用宠爱越贵妃来掩盖对宸妃的愧疚。越贵妃被宠的这些年,梁帝没有再梦见宸妃,他的生活似乎也心安理得。但当越贵妃自毁,将自己和太子都带入泥沼后,梁帝情感上失去了寄托,只好转向静妃。

静妃与宸妃曾情同姐妹,梁帝与静妃待在一起时,难免会想起“某个旧人”,这更加剧了他内心理的负罪感和恐惧。

梁帝要静妃代行“追念”任务,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自欺欺人,减少内心的愧疚。尽管这种自我安慰是虚伪的,但也让他自己相信没有对不起宸妃,并在静妃的代劳下,假装宸妃可以安息,他便心安。

也就是说,一个人若是做了亏心事,即便能骗过身边所有人,但自欺欺人也终究难以瞒过内心的谴责。因为心是最大、最诚实的镜子,是一杆最公平的秤,黑与白一眼即识,对与错记在记忆里,是无法抹掉的真实账单。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