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最容易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受害者,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要想方设法确保他们的线上安全。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未成年人如何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保持警觉,躲避网络诈骗、不良信息的侵害成了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用手机上网的行为,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关于其对学业的潜在影响的讨论。
日前举行的2023年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再次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该会议紧密结合实际,强调了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并指出这项工作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直接关乎数以亿计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在会议上,十个街道的代表共同触发了《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资源地图》的启动机制,这张地图详细标示了区域内多个专门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场所,并对应六大板块,提供了全面的帮助与指导。
《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案例集与工具包》的发布,更是体现了黄浦区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的深度思考和务实操作。服务案例集的内容丰富,包含各种社区儿童工作实例,工具包则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这些资料对于社区工作者、学校教师乃至每一位家长来说都是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教育论坛上,向明中学学生代表陶闵逸也分享了他的个人见解。他代表”10后”未成年人发声,表达了新一代儿童在网络世界中的真实想法和困惑。同济大学的居飞副教授给出了专业的分析和见解,他指出了未成年人网上行为背后的多重因素,并提出了如何更加合理地指导这一群体在数字化世界中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陈屹书记对家长和学校在未成年人网上活动中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了看法,认为家校应该相辅相成,帮助孩子们学会时间管理,懂得如何把握好网上活动的度。他强调,对孩子们展开信任,与他们进行平等的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是搭建家校合作桥梁的关键。
会议和论坛的精神传达了一个明确的讯息:在网络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黄浦区的实践为其他地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通过系统化的保护策略,我们有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为安全、健康的网络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