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电影时代遗忘的面孔:重现电影史多样性


无声电影时代的失落并不仅仅是影片本身的消逝,同样严重的是伴随这些影片一起陨落的记忆和故事,这些被忽视的电影及其制作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联系,与如今所缺失的文化记忆紧密相连。逐渐模糊的历史观念已严重扭曲了我们对某些电影时期的理解。

公众对默片时代的集体印象往往由白人男性喜剧演员的滑稽表演或者是优雅白人女明星的风情万种所支配,这些偏颇的视角使我们难以为那些挑战传统印象的电影和演员留出关注之地。

然而,无声电影的真实面貌不应被如此局限,应当拥有更加多样化的呈现。比如,那些曾经充满爱意的特写镜头拍摄的黑人妇女笑容,或是反抗暴力、争取权益的犹太妇女,以及那些俯瞰传统西部牛仔的土著妇女。事实上,在珍视女性、有色人群以及被压迫群体在电影制作中贡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关于上世纪20年代备受观众喜爱、如今却知名度鲜有人知的表演者的历史缺失。

这种缺失并非偶然,而是受到了深层次文化偏见的影响,这种偏见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根深蒂固。我们有责任去探究电影始祖的真实面貌,不允许过去历史上对多样性的忽略固化为我们今日对这一艺术行业的理解。

最近几年,为了重新审视和保存那些逐渐被边缘化的故事,许多电影节和文化机构开始纷纷举办相关活动。比如波代诺内无声电影节,该节日近期以女演员艾伦·里希特为中心展开了一场回顾展。出生于奥地利的里希特,凭着她又大又圆的眼睛和珍珠般的微笑,在1913年至1933年期间主演了70部德国电影,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电影明星之一。

但今天,里希特的名字却在德国的电影史中鲜为人知。究其原因,有着庞大观众群却缺乏媒体和历史书籍的长期更正,导致了她在德国电影史上的缺位。更可叹的是,作为犹太人,里希特在纳粹政权到来前失去了在德国电影产业的立足之地。在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她被历史忽略,她的作品幾乎全部失传,部分原因就在于这种有意的忽略。

如此的例子不胜枚举,对历史的偏见让我们在拥抱过去的多样性时面临着障碍。但是,通过活动策划人的努力,例如波代诺内电影节以及其他许多电影机构和项目,往往在无声电影节等平台上,这些遗忘的电影和人物才有机会重新回归公众视野,重塑其在电影史上应有的位置。

为了挖掘、保存和公布这些被遗忘的故事,电影工作者团队的积极行动正在不断挑战电影史的传统偏见。包括那些对早期无声电影时代的全球女性才能和创新进行报道的项目,致力于揭示并庆祝被边缘化的群体在电影历史中的贡献。

艺术和电影的进步离不开对过往的尊重与重评,而我们有必要将这些被遗忘的面孔重新安置在时光画卷中,通过更深远而立体的视角来理解和接受电影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电影史不应只有一个声音或一种面孔,而是应当广纳千川,体现出不同种族、性别和文化的鲜活故事。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过去,更好地指导当代及未来的电影创作和欣赏。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