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房政策问世,置业抉择重新思考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及新住房政策的出现,不少人开始重新思考是否应当购买房产的问题。近两年来,包括新房和二手房在内的住房价格已连续数月出现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70个城市房价数据,有68个城市的住房价格已回落至一年前的水平。

加之政府最新出台的住房政策,新一轮的“房改”如火如荼推进之中。此次政策的重点在于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实现“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目标。这无疑会对传统的商品房市场产生一定的分流效应,因此,许多刚需族开始犹豫是否还应该继续购买商品房。

地方政府人士指出,新政策首先处理的是住房短缺问题,为没有住房的工薪族提供保障。而对于能够买得起商品房的家庭来说,商品房的质量和舒适度可能是更为考虑的因素。他们建议,对于有刚需或者改善住房需求的人群,如果条件允许,应尽早购置商品房。2023年为购房者带来了多方面利好,包括降低首付比例、创历史新低的房贷利率,以及购房补贴和旧改税收退税等,都使得房价和购房成本都有所下降。

已有报告显示多个城市已经提交了2024年的保障房建设计划,试点地块和项目也在积极筹备之中,预示着新的保障房建设即将开工。但是,配售型保障房将如何影响市场,还需要我们观察至少五年的时间,仔细分析几批项目完成建设、配售、管理的整个流程后,市场格局是否将会出现实质性改变。

对于工薪家庭来说,配售型保障房的建设数量将取决于当地政府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根据经济观察网了解到的情况,2024年保障房建设计划中各城市的首批建设数量大约为数千套,合计数量不会超过十万套。

考虑到新政策的潜在影响,刚需群体在选择购买商品房时应更加慎重。对于收入稳定、远高于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的人群,购买商品房仍然是推荐的选择。但是,对于收入不稳定的群体,建议暂时等待,避免因过度借贷购房而承受财务风险。

长远来看,居有定所是人们的普遍愿望,特别对于急需改善居住条件的家庭来说,购买商品房仍然是他们的首选。随着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推进,低收入家庭也将有可能获得更多的住房保障。但如果已决心购房,下一步就是仔细考虑购房的地点和房产类型。在核心城市或区域购房,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增值和保值潜力。未来,商品房市场将更强调产品本身的属性,与保障房相比,商品房在流通性和交易便利性上将具有明显优势,房屋的质量、设计、小区环境和物业服务等因素,将成为购房者的重要参考标准。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