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短剧迎来发展良机,但仍需更多爆款助力


近年来,文旅短剧正悄然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日前,编剧七七接到某地方文旅局的邀约,为其撰写一部介绍当地自然风光的短剧。她对这种请求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类似的招聘信息频频出现,许多短剧导演、制片人也表示已经投身文旅短剧的制作,甚至有些团队自去年便开始了这项尝试。

那么,什么是文旅短剧呢?其形式与传统的商业短剧相近,每集时长2-3分钟,节奏快速,爽感十足。但文旅短剧的核心目的并非吸引用户花钱追剧,而是通过剧中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吸引他们前往实际旅游,从而拉动当地的文旅市场。文旅短剧可以看作是低成本版本的长剧,试图复制《去有风的地方》对于大理的带动效应,或《繁花》对上海黄河路的推动作用。

今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鼓励”微短剧+文旅”的融合,以促进消费。政策的鼓励促使各地广电行业和文旅部门积极行动,文旅短剧的热度不断上升。

然而,文旅短剧在题材类型、播出渠道和商业模式上都与商业短剧存在显著差异。如何精准把握创作尺度,使景点更好地融入故事,以及如何既起到宣传效果又吸引观众,仍是业界在摸索的关键问题。

文旅短剧的火爆程度如何呢?无论是香港、新疆这类热门目的地,还是相对冷门的张家口等地,均在积极制作文旅短剧。甚至一些文旅部门在尚未拉到投资或确定宣传景点的情况下,便已开始筹备短剧剧组。从数据来看,DataEye的报告显示,文旅短剧有望成为今年短剧市场的生力军,预计2024年短剧投流规模将超过400亿。

文旅短剧火爆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点:首先是旅游市场自身的火热,其次是短剧形式的受欢迎及其成本可控性,最后是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2.95亿人次,同比大增。与此同时,各地文旅部门也在通过美食、服务等多种手段吸引游客,文旅短剧正是其中的新手段之一。

然而,长剧制作成本高、创作门槛高,令许多文旅部门望而却步,文旅短剧因此成为一种新的尝试。据从业者介绍,从去年短剧爆火开始,文旅短剧便被广泛关注。很多旅游景区并不具备拍摄长剧的条件,但拥有某些独特的资源,通过短剧呈现可以事半功倍。作为一种宣传营销的补充,文旅短剧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尝试。

政策支持也为文旅短剧的发展添了一把火。今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要求在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优秀微短剧,推动实体取景地跟随热播”出圈”。例如,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通过讲述都市白领回到四川乐山挖掘非遗美食的故事,巧妙地将乐山的美食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入剧情,播放量迅速突破1.9亿,直接带动乐山当地的旅游热度。

尽管文旅短剧已初见成效,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面临挑战。比如,一部长剧的资金和创作门槛都很高,短剧因其低成本和高灵活性,成为新的尝试方向。各地区文旅部门对短剧的投资也在逐步增加,而文旅短剧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

赵斌,总经理成都市兴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表示,很多旅游资源并不适合拍长剧,但通过短剧呈现可以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因此,文旅短剧成为文旅宣传的有力补充,再加上政策支持,这一市场依旧充满潜力。

今年1月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启动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旨在结合电视剧和文化旅游,增强观众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认知和兴趣。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仅作为其中之一便显示了这类短剧的潜力,其成功也证明了这种宣传方式的有效性,播放量接近2亿,直接带动当地旅游市场的热度。

然而,文旅短剧仍在摸索中前行,如何制作出更多爆款短剧,吸引更多观众和投资者,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去有风的地方》《繁花》这样的成功案例展示了文旅剧的巨大潜力,未来,这一领域将依靠更多爆款的出现,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