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2 月 12 日标志着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全面通水的第九个年头,这一宏伟的水利工程累计调水量已经超过了惊人的 670 亿立方米。过去九年中,其所带来的直接益处惠及了沿线的 44 座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 1.76 亿人,这不仅仅是一项工程上的成就,更是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都水利枢纽,在这里,世界上最大的泵站群齐心合力,分级托丧巨大的长江水,经过仔细规划的路径,将这股宝贵的水资源送往北方。这一系列泵站的高效运转,不仅优化了区域水资源的配置,还促进了南北经济的畅通。特别是在山东省,这一”T” 字形的骨干水网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可见地,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的推进和扩展至河北、天津,令更多城市居民受益。
中线工程则从陶岔渠首出发,途经过渡槽,穿越黄河,将清洌的水源一路北送。它的建成使得黄河以北的河湖生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复苏和润泽,尤其是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等地区。北京城区超过七成的供水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天津市的主城区供水也几乎全部依赖于此。这一水源的调配,极大地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跨越东中西三线的国家级工程,贯穿长江、淮河、黄河以及海河等重要水系,构建起全国范围内”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 的水资源配置新格局,其规模和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这一格局的建立,不仅实现了跨流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还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过九年的运转,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的成效显著,给亿万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切实的改善。可预料的是,随着工程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它将继续在保障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