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传来重磅消息,酒驾新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202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规相较旧版更加严格、准确、科学,旨在更有效地打击酒驾行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
在新国标中,饮酒驾驶的上限从过去的50mg/100mL降至20mg/100mL。这意味着,驾驶人一旦血液中的乙醇含量超出标准,即构成违法行为。对于醉酒驾驶,界定标准则是血液中乙醇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ml,将直接被定性为犯罪行为。
新标准中提到的检测方法也分为气相色谱法和电化学传感器法两种,这是与旧国标明显不同的地方。旧标准中只明确了气相色谱法作为实验室使用的检测方法,而对现场检测并无具体规定。新国标的出台,无疑会让现场快速检测更加科学准确。
此外,新标准对血液中乙醇含量与呼吸中乙醇含量的换算系数进行了调整,由2100修正为2300,基于最新科研数据,更符合国人体质与代谢特征。
饮酒与驾驶是绝对不能同行的两个动作。一般情况下,正常人饮用200毫升的啤酒之后,血液酒精浓度便可达到20mg/100ml的标准。若接续食用3两低度白酒或是2瓶啤酒,则酒精浓度可轻易突破80mg/100ml的醉酒驾驶界限。固然,出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吸收和代谢酒精的速度也并不相同。
专家指出,饮酒后酒精被人体吸收通常需要10分钟左右,1小时到1.5小时达到高峰。若是轻度饮用,如一杯啤酒或红酒,至少需要6小时代谢才适合驾驶;而更高度的饮品,如低度白酒,至少需要一天左右才能安全上路。值得注意的是,酒驾检查并不以人的主观感觉为准,而是依照专业测试结果断定。
除酒类外,一些水果也隐藏着“被酒驾”风险。日常生活中,不少市民遭遇“冤枉事”——未饮酒却因食用水果而被测试出酒驾。如荔枝、榴莲等含糖量高的水果在采摘后会将糖分转化为乙醇,吃后残留在口腔内部,误导呼气测试。此外,发酵食品如腐乳、酒糟类食品,以及一些糕点,如提拉米苏、酒心巧克力,都可能导致假性酒驾。
如果因食用上述食物被警方误判,可以要求稍候进行二次检测。通常此时口腔内的酒精成分会消散,呼气测试值降到安全范围内。另外,舒痛贴、藿香正气水等含有大量酒精的药品也是同样的情况,在服用后最好避免驾车。重申一项生命关怀原则: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牢记于心,遵循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