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玄机重重林若甫,为何能够平安告老还乡?


在五月,众多影视作品轮番上映,要说哪一部最受瞩目,当属《庆余年2》。如今《庆余年2》已经落幕,追剧的观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庆余年3》何时播出。尽管大家急切期盼,但从《庆余年1》和《庆余年2》之间五年的空档来看,《庆余年3》恐怕还需要耐心等待。在这段时间里,不妨重温前两部作品的精彩剧情,它们藏着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

在《庆余年1》和《庆余年2》中,各有一位朝廷重臣告老还乡,但两人的结局截然不同。梅执礼在回乡途中,惨遭庆帝派出的黑骑扮作马匪截杀;而林若甫同样遭遇黑骑,却成功全身而退,毫发无损。两次行动皆由庆帝下令,为何梅执礼和林若甫的境遇会大相径庭?

根本原因在于林若甫比梅执礼聪明许多,对庆帝的帝王心术权谋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林若甫深知庆帝可能对他心存不满,于是迅速采取行动。一见到庆帝,林若甫便立刻伏地请罪,庆帝表面上夸赞他劳苦功高,实则暗指他权势滔天,擅自决断已不将皇权放在眼里。林若甫的迅速反应成功缓解了庆帝的怒火。

事实上,林若甫的精明不仅体现在他的反应速度上,还体现在他对人心的洞察。林若甫一见到庆帝便提到自己百病缠身,老眼昏花,虽演技拙劣却含蓄传递出自己已经不中用,百死难报皇恩。为了进一步消解庆帝的担忧,林若甫甚至表明自己即将孤身返乡,不会留下来干涉朝政。同时,他以送儿子大宝进京当人质为由,借助范闲之手,间接提醒庆帝不要轻举妄动。

林若甫的智慧在于审时度势,主动请辞却暗藏玄机。他清楚只要倒持太阿,完全依靠庆帝的怜悯,他的命运就会如梅执礼一般被庆帝掌控。因此,他在与庆帝的对话中,提出“臣残躯无力国事,尸位素餐”,表面上是自我贬低,实际上是在区分自己与其他官员们的责任,意图告诉庆帝自己只是个无足轻重的人,不应为其他臣子的过错背锅。

最终,庆帝问他是否将孤身返乡时,林若甫立刻明白其深意,表示自己立即动身离开京城,连女儿林婉儿的大婚也不等,保证不再参与任何政务,留下儿子大宝作为人质,以此确保庆帝放心。然而,林若甫当然不会简单地把大宝交出,而是托付范闲照顾,提醒庆帝不要轻易动手,以免激怒范闲。

林若甫的策略不仅成功保全自己,也安抚了庆帝的疑虑。他借由范闲彻查科举舞弊事件引发自身退隐,上下交代清楚,使得自己的门生故吏明白其中缘由,不至于为难范闲。

这就是林若甫高明之处,他通过识时务、知进退、明人心,以及为自己留好后路的策略,即便是深谙权谋的庆帝也无可奈何,最终得以全身而退。在《庆余年》这部剧中,像这样引人深思的剧情还有许多,而这些正是这部剧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最后,相信许多观众和我一样,都在期待《庆余年3》的播出,不知道这个愿望何时能够实现?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