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版《西游记》曝常识性错误,钱钟书亲笔纠正


央视版《西游记》作为一代人的记忆中的经典作品,自从播出以来一直深受观众喜爱。然而,即便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也难免出现错误。1988年,一位学术大咖在观看电视剧时,发现其中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常识性错误,因而亲自提笔纠正,这位学者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钱钟书。

1988年,钱钟书收看了央视版《西游记》,当播到车迟国斗法那集,他发现其中存在一个常识性错误。于是,这位学术大咖赶紧提笔,给央视写了一封亲笔信。杨洁导演执导的央视版《西游记》一经播出就火遍了大江南北,全国观众对里面的人物印象深刻,剧情也是耳熟能详。然而,多年后再回看时,许多观众都会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里面的一些剧情和当年看的不太一样了呢?大家普遍以为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但实际上,可能并不是记忆出现了偏差,而是电视剧在实际播出后被“改”过了。

1988年3月18日,《新民晚报》刊登了一篇短文,一位观众以诚恳严谨的态度指出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处错误。该观众自称是《西游记》的爱好者,先是表达了对电视剧的肯定和赞赏。然而,在观看过程中,他发现剧组搞错了一处地方。在“车迟国斗法”的情节中,孙悟空为了胜过虎、鹿、羊三位大仙,在隔着柜子猜物品的时候故意将里面的东西调换,让唐僧“大显神通”。根据原著改编,唐僧在孙悟空的示意下说出柜子里的物品是“破烂溜丢一口钟”,这是原著中明确描写的物品,剧组拍出来的也确实是一口破钟。

但问题在于,这里的“一口钟”实际上是方言对小孩子衣服样式的称呼,并不是一口能够敲的钟,而应该是一件衣服。此观众在指出了这一错误之后,《西游记》剧组虚心接受了指正,杨洁导演很快就补拍了这段剧情,将放钟的部分改成了放衣服,所以后来观众再次观看时才会发现这段情节有所不同。

这位自称“中枢”的观众,实际上就是当代学者和作家钱钟书先生。钱钟书自小就读《西游记》,那个时候他才刚开始识字,虽然很多字他都用错误的理解去读,不过倒也能够大概明白意思。等到他长大再读时,这部书在他的心中变得更加深刻和丰富。《西游记》对于钱钟书来说,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学的重要载体,也是陶冶情操的生活读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西游记》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文字,而是通过影视被搬上荧幕,这样的新颖有趣方式令钱钟书先生也情不自禁地“追”起了剧。然而,作为严谨的学者,钱钟书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怀有一份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看到电视剧中出现错误时,为了避免误导大众,他思来想去,决定化名写下这一封建议信,投稿到报社。最终,杨洁导演及时修改了剧本,使得这部作品更加严谨完善。

通过这一小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学者对于热爱作品的细腻关注与严谨态度,也感受到了经典作品在传承过程中的种种不易。钱钟书先生以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与《西游记》相关的佳话。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