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宁深圳分享少年写作点滴:观察世界,创作的初心之光


今年12月2日下午,值此岁末之际,深圳成为了文坛新星的汇聚之地,举办了备受瞩目的”2023花地文学榜”系列活动之三。在这次文学盛会上,备受瞩目的年度新锐文学得主周嘉宁作为特邀嘉宾,亲临清平实验学校,与广大书迷分享她如何在少年时期步入文学殿堂的心得体会。

周嘉宁,这位英语文学翻译专家,同时也是《荒芜城》、《密林中》等优秀长篇小说的作者,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基本美》、《浪的景观》的缔造者。如今,她不仅仅是一个创作者的身份,在这个文学分享会场,她更是以导师的姿态,指引着新一代的读者和即将踏上写作道路的少年们。

周嘉宁回忆了自己孩提时代的点点滴滴。她出生于1982年的上海,她的文学之路从8岁至10岁那段意识形态初露端倪的时期开始酝酿,渐渐地,她如何从一个热爱写作的孩子成长为今天成熟的作家身份,这条路上满是感悟与故事。

她认为,观察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人们对周边世界的细致观察为创作添上生动的色彩。她温柔地追忆起父亲曾经带她站在院子里,嗅着雨后泥土的气息,小时候在公园里写生的情景,她用心观察每一片叶子的轮廓,每一朵花瓣的色泽。这些经历,就像滋养了她未来作品中每一个细腻的描绘。

她特别提到了深圳这座城市,她觉得深圳的山水海洋和多样的热带植物为孩子们提供了天然的观察课堂,她鼓励当地的学生多走进大自然,从周边的动植物入手,拓展对世界的认知。她坚信,观察并不是什么深奥难懂的行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实践来锻炼这个能力。这不仅是对未来写作的良好铺垫,哪怕不成为一个作家,学会观察对生活的愉悦同样意义非凡。

周嘉宁还分享了她自己的文学启蒙经历,她的写作旅程从20世纪90年代一份面向少年的报纸《小主人报》开始。当发现自己并没有画画的天赋,周嘉宁转而将目光投向文字的世界,在一次次的抄写散文和反复修改中,她找到了写作的乐趣和满足。她谈及自己曾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她喜欢记录对话,觉得写对话给她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等到了高中时期,周嘉宁通过《萌芽》等文学杂志接触到了更广阔的文学世界,她的写作逐渐变得更加专注和深入。周嘉宁告诉在座的学生们,写作并不是需要过度准备的事情,不仅是写作,其他创作和艺术形式也同样,不需要太过着急。她强调,真正重要的是观察和理解世界,为生活中的快乐和善意存储能量。

这次文学盛会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发起主办,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并且在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资助下,旨在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激发青少年对文学的兴趣,同时也给已经走上写作道路的青年创作人以启发和鼓励。

其中,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协办,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办事处给予大力支持。活动得以在清平实验学校顺利承办,让更多的师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优秀作家的心灵和创作之道。在这个温馨的午后,周嘉宁与观众共同体验了文学的温度,让人们感受到了文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韵味。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