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一旦》到电影梦想:张策的创作之路


Jane’s interview

这个时代需要小人物的赞歌。
文 | 卫诗婕

2019年,在山东淄博,我采访了当时正经历爆红的短视频IP《朱一旦的枯燥生活》。故事的主角朱一旦身穿Polo衫、手戴劳力士,在每一集的结尾感慨:「有钱人的快乐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这是短视频刚刚兴起的时代,「朱一旦」用夸大和反讽的手法制造出喜剧效果,触动了观众的神经。

张策是《朱一旦》的编剧兼导演,当时27岁的他在淄博一家企业打工,创作灵感皆源自他的「社畜」生活体验。我因此写下《 》这篇特写,得到了不小的反响。报道发布后,张策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道路,并在不久之后成为B站百大UP主——这个时代,流量的代名词。张策的故事标志了普通人在短视频时代能够获得的红利的巅峰。

从2020年至今,张策创作的《广场往事》系列IP是当今商业化最成功的短视频之一,各大品牌纷纷成为他的广告商。然而,前不久我和张策通话时,发现他和我一样,选择在今年按下了事业的暂停键。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他会放弃如此成功的事业,但真正的创作者,永远会有一颗不安的灵魂。

在2024年4月的一个晴朗下午,我坐在小区楼下和张策通了43分钟的电话。几天前刚刚辞职的我,决定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项目。张策也同样,决定暂时停更现有的短视频IP,并筹备拍摄一部电影。这个选择对他来说成本很大,不仅因为他收入丰厚,更因为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且整个家庭已搬到北京。

在刘荫村生活的大爷大妈们常常问张策:「策导,咱的短视频咋不继续拍了?」对于这个期待,张策也无法作答:「我要怎么告诉他们,我自己都不快乐了,我没法再拍出快乐的东西了。」他说出这句话时,声音里充满痛苦。张策的妻子也说,他以「导演小策」的身份生活得太久,已经太久没有以「张策」的身份生活,这耗尽了他的灵感。于是,妻子决定搬到北京,拒掉一些商单,并依张策的心愿筹备电影。

再见面时,我和张策妻子给了彼此一个拥抱。张策看起来比想象中健康,但深层次的痛苦依然存在。他描述了自己坐在车里,时间变得非常宝贵,不再像以前那样骑电动车寻找灵感。他害怕他成为那种站在名利高楼上,偶尔拿着望远镜看人间的导演,害怕失去对小人物的共情与洞察力。

张策清楚:对小人物生活的敏感、共情与洞察力,是他作品成功的根基。但他现在害怕自己正在失去这些感知力。这是短视频时代的独特引擎,一个平凡的人能够坐上火箭去到财富新世界,但同时也在生活外围砌起高墙。

张策的成长是螺旋上升式的,他从冷漠职场现象到农村老人的独特观察,一直在进步。而非科班草根创作者的天赋要发挥出来,这条路还很长。阶段性的迷茫、挫败和徘徊几乎是必经之路。

张策想拍电影,不是为了成为贾樟柯,而是为了拍「让小人物快乐的东西」。他的短视频表达对复杂世界的理解,表达方式越来越灵动,这是对他才华和作品的敬畏。视频时代重塑了一切,再来看张策的作品,有别样的震撼和感受。

张策的短视频拓宽了这个时代的视频化叙事,他对创作仍然有最初的热情和灵感。重听我们的谈话录音时发现,聊到创作时,张策又快乐了起来。我们最终达成的共识是:不要呆在让你觉得安全但不快乐的地方。

祝福我的朋友。因为所有的痛苦都是财富,现在的他又比五年前更丰富了。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