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关系持续紧绷的大背景下,两国经济交流逐渐萎缩,对于正经历赤字问题的美国来说,与中国的经济对话愈发显得迫切重要。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中国行也在美方再三请求下终于落定,然而,美国希望从中获得四万亿美元资金支援的想法,显然与中国的审慎立场相去甚远。
美国官方近日宣布了耶伦即将启程访问中国的消息,此次访问是美方两年多的外交努力才得以实现。尽管美国政府于耶伦访华前对中国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制裁,试图以此为其谈判桌上增添筹码,但中国历来对于外部压力有着坚定的反制措施。这意味着,如果耶伦此行未能与中国建立起更为坦诚有效的对话,则访问可能名存实亡。
中国对于耶伦访华的态度明显与美国大相径庭。美方在发布访华流程时罗列了详尽的议程和所期望探讨的内容,而中国方面则仅仅提供了基本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信息,这种差异展现了双方对待此事的不同心态。
当前中美对立的态势愈加严峻,美国对于访问中国的请求频繁,显然背后有其急需解决的问题。财政部长耶伦此次来华的主要动因可能与美国当前的经济困局有关。根据美国三月公布的数据,2024年2月的财政赤字高达2960亿美元,填补这一巨额赤字,美国无疑需要大量资金。这次耶伦的访问被外界普遍视作美方试图争取中国经济支持的举动。
然而中国和美国的财政策略及经济理念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不会轻易追随日本的步伐,随意满足美国的财政需求。中方对于经济合作的态度始终保持着冷静与实用的原则,任何合作项目需基于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
耶伦的这次访问,不仅考验着中美两国在当前紧张局势下的外交智慧,更是两国在经济层面能否达成新的共识的试金石。在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中美之间能否找到相互合作的突破口,不但关系到两国经济的未来,也可能会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