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8日,中国篮协正式向各个俱乐部下发了《入籍篮球运动员管理办法》的通知,宣布开始正式办理归化球员的相关流程。这一新规引发了篮球界的广泛讨论。篮球媒体人“球圈赵探长”对这份新规进行了详细解读,并表达了他对未来的顾虑和展望。
根据新规,中国篮协表示,入籍球员的引入需遵循“文化认同、血缘优先、总量严控、能力为重”的政策。具体而言,新规要求对球员的文化背景、政治倾向、道德操守和竞技水平等多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同时,入籍运动员依法享有参加训练、比赛,接受教育培训并获得相关报酬和荣誉奖励的权利。
然而,赵探长指出,这一管理办法可能会面临若干挑战。首先,根据《国籍法》的规定,中国并不承认双重国籍,这意味着入籍球员必须放弃原籍。这一要求无疑增加了大多数国际球员的心理负担,影响了他们的入籍决策。
其次,新规在联赛层面的实施会带来不小的瓶颈。由于各俱乐部的资金投入存在差异,一旦某个俱乐部启用归化球员,其他缺乏财力进行归化的俱乐部将难以为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联赛的生态平衡,因为篮球不同于足球。篮球场上的五位球员中,个别球员的能力往往能对比赛产生更直接而明显的影响。因此,势必会引发各方对联赛公平性的担忧。
赵探长还提到,部分CBA球队管理层对归化球员持试探和观望态度。虽然有的俱乐部已表现出兴趣,但大多数俱乐部尚未下定决心,甚至对归化球员的引进毫无想法。实际上,归化操作在许多俱乐部看来并不易行,他们缺乏应对复杂入籍流程的能力,也没有迫切的需求。因此,单靠此一文件,难以推动归化球员的大规模引进,篮协及联赛方面需出台更多实施细则和辅助政策来支持这一过程。
展望即将到来的亚洲杯,赵探长认为,中国男篮今年大概率不会有归化球员参赛。归化球员是否能弥补球队的短板是一方面,而时间上是否来得及进行所有准备则是另一个重要考量。这一局面对球队的备战策略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接下来的国际比赛中提升竞争力,将是中国篮球界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