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践行隐退策略:告别东京股市74年历史


昔年与日立、三菱并肩作为日本制造业巨擘的东芝,于2021年12月20日正式宣布退出东京证券交易所,结束了其作为上市公司长达74年的辉煌历程。曾凭借超前的技术创新,东芝造就了众多“日本第一”:如日本首台洗衣机、电视机、电饭锅、微波炉、冰箱,乃至世界首款笔记本电脑的问世。东芝所矗立的创新高地,一时间令全球为之侧目。

然而,东芝的成功之路并未能够永远绵延。企业管理逐渐陷入固态化,先进研发的果实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优势。这家响当当的企业,似乎愈发错失紧跟时代的关键机遇。以半导体产业为例,东芝早在1987年开创了首张NAND闪存芯片,本有机会成为计算机、智能手机、数据中心等广阔市场的发展“动车”,但东芝却选择了DRAM内存条业务这辆行进缓慢的“绿皮火车”。在80年代,东芝投资高达340亿日元和1500名研发人员,致力于DRAM产业,并一度推出全球最大容量的DRAM存储芯片。但当90年代末DRAM市场接连受挫,重拾之前未曾重视的闪存业务时,三星与英特尔已经遥遥领先,形成了三国并立的局面。

在错误的道路上艰难摸索的东芝又被另一个决策拖入困境 —— 核电市场的误入。2006年,东芝豪掷54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美国西屋电气核电业务。在积极布局核电领域数年后,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东芝提供的两个核反应堆就在事故中爆炸。此后,东芝的核电业务一蹶不振,西屋电气更是于2017年申请破产。

东芝困境的加深还与2015年爆出的财务造假丑闻不无关系。此丑闻涉及东芝自2008年至2014年的四大部门和三位社长,其账面利润被虚报了1562亿日元,这不仅彻底揭穿了东芝虚假繁荣的外衣,更是令东芝百年建立的品牌信誉一夜间归零。事件曝光后,东芝市值腰斩,营收受重创,彼时形势堪忧。

东芝之衰也折射出日本整个制造业及日资企业的某些局限性。政府的过度保护和企业执着的“匠人精神”,让他们在旧有赛道上重复着精进之路,而忽略了新兴领域的开拓。此外,高成本和违背全球化趋势的中央集权式发展策略也让日本企业受制于不少。

即便如此,退市不等同于完全退出。东芝作为私募股权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的全资子公司,正在准备新的航程。东芝将获得近2万亿日元的投资,以推动其未来的发展与合作。在JIP的战略领导下,东芝有望在3至5年内重新上市,重拾昔日的荣光。如今,东芝的新篇章正缓缓翻开。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