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天影响了病毒传播?科学揭示寒冷天气与健康的真实关系


最近,随着北方多个城市迎来了纷纷扬扬的白雪,上呼吸道感染似乎也在此期间频繁袭击人群。不少人基于直觉,认为天气越冷,空气就会变得更加清新,病毒传播的机会也会因而减少。然而,这种看法是否有科学依据?让我们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要理解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天气变冷会使得流感病毒变得更加稳定,因为低温有利于病毒的保存,类似于冷冻食品在冰箱中的保鲜效果。而且,鼻腔作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入口,其在冷空气的作用下,血液流动减慢,分泌减少,导致鼻腔清洁能力下降,这也为病毒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况且,虽然下雪可能带来空气中悬浮尘埃的减少,给人一种误感,似乎这有利于减少病毒的传播。但实际上,空气中并非肉眼可见的微小悬浮颗粒才更能影响病毒传播。大的颗粒虽然迅速沉降,但会在一定高度处形成滞留,增加近距离人群的风险暴露。而小颗粒中的病毒,则可能被空气流动带走,实现更远距离的扩散。

哈佛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鼻腔的免疫机制对寒冷天气的反应可能是导致我们易受上呼吸道感染的关键因素。该研究解释,鼻内的免疫细胞会释放出细胞外囊泡,这些囊泡能够攻击和阻断病原体,同时传递抗病毒蛋白质,加强鼻腔的免疫防御。然而,这一防御力度会因为寒冷环境而减弱,减少囊泡的生成,并削弱其抗病毒能力。

由此来看,降雪并不直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人们可能因为下雪选择室内活动而减少出行和接触,间接影响病毒的传播。但这并不意味着雪本身拥有某种神奇的疾病预防能力。事实上,在雪后,人们倾向于增加室内活动,减少室外活动,而这种变化可能带来更多封闭空间中的病毒传播机会。

此外,寒冷天气中,人们往往减少了开窗通风的频率,这不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进而可能增加室内病毒传播的风险。由此可见,简单地依靠”空气清新”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不切实际的。

最后,预防上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日常的自我保护措施:勤洗手、佩戴口罩、接种疫苗、保持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同时确保充足睡眠。通过这些科学与实践证明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能在寒冷的冬季保持健康,也能在任何季节抵御病毒感染的威胁。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