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脚再次在亚洲杯上与胜利无缘,0比0战平黎巴嫩,累积小组赛两连平,出线前景堪忧。在比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国足主帅扬科维奇长篇大论,然而其滔滔不绝并未使得中国足球有所反思,更未能为中国队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相反,人们反应冷淡,甚至有种“习以为常”的无力感,似乎更关心各种“算分淘汰”的可能性,而非团队表现本身。
扬科维奇的战术布局一直备受争议,本场比赛后他尽情阐述了自己的战术安排和思路,但这些内容太多太杂,最后翻译也只是简单带过,没有进行详细的传达。这种现象反映出一种失落与慌张,教练显得极度渴望被理解,但翻译和记者们却显得颇为冷漠。毕竟,在糟糕成绩面前,长篇大论不能化解现实的严 harshness,也赢不来复杂性。
教练组与球队之间出现的非常态反应,实则折射了国足深层的问题。在中国足坛频繁更换帅位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扬科维奇也未能摆脱成为下一个换帅对象的命运。扬科维奇虽具备专业教练的基本素质,但一年的工作还未能提升中国队的整体水平。往日里种种表现平平的执教经历显然不能支撑起他带领中国队走向未来的期望。
在扬科维奇过去的执教生涯中,缺少成熟国家队带队经验,而曾经的“红星传奇”并未能在其手中续写辉煌。让这样一个教练员出任国足教练,本身就体现了中国足球选帅决策的荒谬性。更何况,即使换了扬科维奇,不具备竞争力联赛背景的中国队,面对外围严峻形势,想要在亚洲杯上有所作为也是难上加难。
面对现状,中国足球不仅需要一位能够带领球队走出迷雾的教练,更需要摒弃那种因缺少选择而随便找人的无奈心态。中超球队动辄换帅,国家队却不能找到合适的教练,这的确荒诞。虽然国际知名的教练如里皮、斯科拉里价格不菲,但也有诸如施密特、曼萨诺这样既精于业务又相对“物美价廉”的教练可选。如果连他们的薪水都出不起,中国足球或许该思考更深层的生存问题。
未来的人选,必须依靠专业而非人情选出。否则,扬科维奇退位后,下一个上场的或许还是另一位“扬科维奇”,而中国足球依旧在原地踏步。选帅,亟待我们用更专业的眼光重新审视。扬科维奇不具备让中国足球看清未来的能力,亚洲杯后,中国足协若要寻找前景明朗的出路,那就必须迎来一次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