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高涨与人性扭曲:背后的无声呐喊


近年来,香港的房价愈发高涨,甚至导致一些匪夷所思的“人间惨剧”上演。电影《维多利亚壹号》,不仅展示了金融精英的生活,还揭示出房价飙升带来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和压力。这部2010年的电影曾在国外电影节上映时,因大量血腥镜头引发观众不适,甚至有人被吓进医院。在香港和台湾上映时,部分血腥镜头被删除,但其重口味依然让观众印象深刻,影片背后隐藏的暴力和社会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

影片围绕着一个普通打工族阿嫦的故事展开。阿嫦表面上是银行客服和皮包店服务员,实则做着家里经济支柱的工作,甚至为了生存不惜做小三。她过着俭朴的生活,努力省吃俭用,梦想着有一天能买一套自己的房子。然而,面对不断高涨的房价,阿嫦逐渐感到绝望。某个万圣节,阿嫦决定采取极端手段,通过制造一场11尸12命的灭门惨案,试图让豪宅变成“凶宅”,以此来降低房价。

影片中,阿嫦的首次杀戮对象是大楼保安。缺乏经验的她,用塑料链条捆住保安,原本想让他窒息死去,没想到保安挣扎反抗,最终自己割开了喉咙。阿嫦一时信心倍增,随后杀害了一家四口:保姆、孕妇、丈夫和当时不在家的小孩。其杀人手段离奇残忍,虽然带有彭氏幽默,但更多的是传达出一种笨拙的痛感。

阿嫦进行这场屠杀并不是出于仇恨,也与感情无关。她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制造“凶宅”,以期用低廉的价格购买。影片通过这一系列极端行为揭示了房价上涨带来的社会问题。回顾阿嫦的生活,她由小就居住在“公屋”中,观看海景是她唯一的乐趣。但随着开发商的到来,原先的海景房变成了富丽堂皇的维多利亚壹号,阿嫦的生活渐渐被逼入绝境。

影片揭示了房价上涨对普通市民的压迫。阿嫦原本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和刻苦学习来改变命运,但不断上涨的房价让她的梦想逐渐破灭。尽管她拼命攒钱、节衣缩食,依然无法追上房价的涨幅。社会对她关闭了所有合法的出路,银行拒绝贷款、保险公司不赔付、情人又无情剥削。在无数次的努力无果后,阿嫦最终选择了走上极端道路,用亲人和无辜者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的梦想。

影片暗示了底层对上层社会的反抗,以及对阶层固化的不满。阿嫦的目标不是某个特定的仇人,而是象征中产和富阶层的代表。在影片中,她无差别地杀害一个中产家庭和一个富二代家庭,以此表达对财富不公分配和阶层固化的愤怒。影片最终的杀戮工具是一堆建筑工地的工具,这象征她劳苦一生的父亲遗留下的唯一“遗产”。

十四年后再看《维多利亚壹号》,这不仅仅是对大尺度暴力的展示,更是一部反映房价和社会压力的预言。香港的房价问题仍旧严峻,全社会的财富分配和阶层固化依旧存在。现实中,制造“凶宅”是否真的能改变命运?或许,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思考如何寻找到一种更为健康、理智的解决之道。

影片的尾声,阿嫦搬进了她梦寐以求的房子,但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又让她陷入新的困境。那么,像她这样的人,还能有多少次反抗的机会呢?影片让我们不禁思考,在这个带有黑色幽默色彩的世界里,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困境,并找到一种让自己得以喘息的方式。

众多银行合作火速出入款

相关新闻